炸圆子,迎新年合肥人的春节习俗
中国幅员辽阔,由于各地物产不同,在春节饮食习俗上差异也很大,但过年的心情却是相同的,人们习惯于通过食物表达对新的一年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饺子状如元宝,北方人过年吃饺子寓意“招财进宝”;年糕谐音“年高”,江南人过年做年糕是期待“年年有新高”;合肥地处江淮之中,食兼南北,取南方食材糯米,做北方传统名吃炸圆子,讨的是“团团圆圆”的口彩。在这个老传统日益式微的年代,能看到一大家人手工搓出几千个圆子,也是蔚为壮观。
清晨5点,年近八十的爷爷已经起床。老人对于传统总是格外珍视,况且今天儿孙们都要来家里做圆子,一家人热热闹闹,爷爷自然十分高兴。亲自把洗净的糯米一锅锅蒸熟晾凉,等到8点钟孩子们吃完早饭赶到时,两大盆蒸熟的糯米已经准备就绪。舅舅和姨父挽起袖子,把前一晚剁碎的葱姜、猪肉,酱油、精盐、鸡精等倒进糯米里用力拌匀。这是力气活,必须得男人干,尽管是数九寒天,两个身强体壮的男人把两大盆糯米拌匀,已累得微微出汗。接下来,女人和孩子们便开始搓圆子了。女人们都已很熟练,随手抓起一团糯米,放在手心里搓两三下,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圆子便已成形,蘸点事先打散的蛋液,整整齐齐码在竹箕里。孩子们手上的力道差点,搓出的圆子经常太大或者太小,或者扁扁的不够圆,互相取笑一回。爷爷早泡了一杯茶,坐在一边笑眯眯看着。那边厢,舅舅支起一口大油锅,旺火把油烧热。控制好油温很关键,油温过低,圆子入锅就散,过高则外面炸焦了,里面还没熟透。舅舅自有他的经验,看油冒青烟了,手放在油面上方五、六公分处试试温,投几颗圆子下去观察油花翻起的力度。油温试好,点上一支烟,便好整以暇地正式开炸了,几千个圆子,要从中午一直炸到晚上甚至深夜,绝对是件辛苦活。
刚出锅的圆子表皮金黄,咬一口,外面焦酥,里面软糯,糯米的香甜混合了猪肉的咸鲜,经高温油炸后被完全激发出来,十分美味。放凉以后,再吃时可以回油锅略炸,也可以上笼屉加热,但是我最钟意的吃法还是做圆子汤:糯米圆子中葱、姜、酱油、猪肉、盐、鸡精俱全,满足了做一锅鲜汤的全部条件。大火把水烧开,圆子投入锅中,再放少许青菜,盖上锅盖,水再开时,马上关火,汤即成。如果嫌汤味太淡,再撒少许盐和胡椒粉调味。这时的圆子虽然没有了外焦里糯的口感,但饱含汤汁,解了油腻,特别适合过年时吃多了鱼肉的胃。
除夕之夜,合肥人吃年夜饭,糯米圆子是压轴菜。孩子们别的菜不吃,长辈们不管,但圆子一定要吃一点。过年了,全家人坐在一起,图的就是一个团团圆圆。其实,食物最引人入胜的,远远不只它的味道本身,而是它所承载的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不能归家的游子,也有了乡愁的寄托。当这道糯米圆子上桌,标志着年夜饭菜品上齐,晚宴也达到了高潮。此时,万家灯火、爆竹声声,人们举杯庆祝:年来了!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好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