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派双墩等5个镇纳入合肥主城区未

说起合肥主城区,人们的印象还停留在

包河、蜀山、庐阳、瑶海

高新、经开、新站……

BUT……从现在起,

你的观念要刷新啦!

因为↓↓↓

8月30日,《合肥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经市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首次明确将合肥市划分为5类主体功能区,并将肥东县店埠镇、撮镇,肥西县上派镇、桃花镇和长丰县双墩镇纳入主城区。

终!于!定!下!来!了!

这真是一个令所有人热血沸腾的消息!

然而,今天重点要说的是,未来15年,合肥有个地方简直不得了!5条地铁穿城而过,将成为合肥西南中心!

这个地方就是——肥西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年)》已通过合肥市规委会审查,到年前,肥西县城市发展总体框架已经敲定,未来将成为合肥大都市区的西南中心。

本次规划区包括上派镇行政边界、绕城货运专线以东、派河以南的范围,主城区肥西片区范围包括上派镇、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等区域。

未来的肥西房价……

那么接下来问题又来了,

未来的合肥将会怎样发展?

合肥主体功能定位

根据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上位规划,

合肥市主体功能定位如下:

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

国际有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性交通枢纽,

全国内陆开放新高地,

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名城,

合肥都市圈核心区。

合肥区域空间发展战略

合肥主城区,包括市辖区以及肥东县店埠镇、撮镇,肥西县上派镇、桃花镇和长丰县双墩镇,是合肥国际化都市区的核心区、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承担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

长丰城区、庐江城区和巢湖城区,是合肥东部、南部、北部三个城市副中心,在三个方向上疏解主城区部分功能。

合巢产业新城、庐南循环经济产业新城和空港产业新城,是产城融合发展的重点区,中心城区和副中心的重要补充和发展腹地。

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社会事业进步、功能设施完善的现代新型小城市,是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

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格局

构建“两翼、两带、三区”的工业化发展战略格局。

“两翼”指市域“西南翼”和“东北翼”,是合肥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核心和支撑。

“西南翼”以江淮运河为主轴线,依托高新区、经开区、出口加工区,以及新港工业园、肥西桃花工业园区、肥西产城融合示范区、柏堰工业园、南岗科技园、蜀山西部新城、蜀山经济开发区、空港经济示范区等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家用电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形成合肥经济支撑带。

“东北翼”以合芜铁路为主轴线,以新站区为中心,依托综保区、庐阳工业园区、双凤经济开发区、北部新城、包河经济开发区、肥东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等产业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巢北产业新城,重点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型化工以及商贸物流等产业,突出产城融合,形成合肥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的引爆点和国家级产城融合的标志区。

“两带”:指东西向的“承接—辐射发展带”和南北向的“对接—合作发展带”。

其中东西向“承接—辐射发展带”向东承接长三角核心区产业转移,与江浙沪地区形成产业优势互补的竞合关系,向西辐射我省腹地,不断拓展产业空间,带动周边市县均衡发展,依托承接辐射发展带,积极构建“合滁宁”、“合巢芜”、“合六”等横向产业走廊。

南北向“对接—合作发展带”向南对接我省沿江地区,向北联手蚌埠、淮南等地,通过协作与联合,充分发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个平台优势,构建“合铜”、“合安”、“合淮”等纵向产业发展走廊,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配套水平,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与错位发展。

“三区”:指围绕三个产业新城,打造“空港产业集聚区”、“巢北产业集聚区”和“庐南产业集聚区”三个先进产业集聚区。

“空港产业集聚区”以新桥国际机场为核心,覆盖高刘镇及其周边乡镇,重点发展航空物流、电子信息、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以航空物流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空港产业体系。

“巢北产业集聚区”以柘皋镇和栏杆集镇为核心,依托合滁宁、合巢芜两大产业走廊支撑,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产业,作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储备区和巢湖市产业承载区。

“庐南产业集聚区”位于庐江县南部的龙桥、矾山、泥河、罗河等乡镇,依托庐江南部矿产资源和较高的环境容量优势,承接并发展冶金、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矿业、矿业深加工、钢铁、精细化工与循环化工等产业,形成集煤化工、硫化工、磷化工循环利用、配套发展的化工产业集群。

农业发展战略格局

构建“三圈、一带、四区”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

“三圈”:自内向外依次划分为都市农业圈层、近郊农业圈层和远郊农业圈层。

都市农业圈层应坚持退出传统种养业,重点发展会展农业、体验农业和景观农业等。近郊农业圈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区,辐射带动远郊农业圈层发展,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高档蔬果、高档苗木花卉、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和现代农业物流,逐步迁出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传统畜禽养殖业。

远郊农业圈层是市域外围的发展圈层,是粮棉油和蔬果的主要种植区,农产品的主要供给区。应长期保留一定比重的传统种养业,重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绿色(有机)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有序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业。

“一带”:指环巢湖生态农业发展带。应统筹环巢湖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利用环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稻米种植、水生蔬菜种植、生态休闲农业、特色水产养殖等,构建以“高效低碳、绿色生态、生物科技、文化休闲”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生产农业体系。

“四区”:指“江淮分水岭节水农业发展区”、“庐江高效农业发展区”、“肥西特色农业发展区域”和“滨湖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区”等四个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重点区域。

“江淮分水岭节水农业发展区”位于长丰县中北部和肥东县北部江淮分水岭区域,应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特征,重点发展节水农业,加快适应性农业发展。

“庐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位于庐江县中部和北部的岗畈区和圩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应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建设,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粮食作物种植,有机蔬果种植,生态养殖等。

“肥西特色农业发展区域”位于肥西县西部,重点发展高档苗木花卉种植和精品果蔬种植及采摘体验等。

“滨湖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位于巢湖西北岸圩区,应服务都市需求,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重点发展采摘体验,家庭精品蔬果配送等。

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重点考虑巢湖水环境改善和区域生态安全问题,构建“一岭、六脉”和“一湖、六廊”的生态安全格局。

“一岭”:指江淮分水岭水土保持带,该区域是全市丘岗森林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全市的重点水源涵养林区,生态区位重要。此外该区域水资源相对缺乏,生态脆弱性较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效益突出。

“六脉”:指境内大潜山-圆通山-紫蓬山脉、冶父山脉、银屏山脉、雾顶山脉、四顶山-白马山-浮搓山-岱山山脉和东部龟山-岠嶂山脉等六条自然山林带,该区域保留有大量珍稀生物资源和规模绿色林地,承担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提供城市自然生态屏障的重要功能。

“一湖”:指巢湖及其周边湿地、入巢水系和植被组成的大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该区域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功能突出,是我市生态绿核和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点区。

“六廊”:指以沿淠河总干渠、滁河干渠、瓦东干渠、潜南干渠、舒庐干渠、引江济淮等六条引水干渠,及其支渠串联的众多湖泊水库及林带构建的清水生态绿廊,该区域是引入大别山及长江优质水源的重要通道,也是全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带和生态屏障。

这是最好的时代,

我们有幸见证大合肥的一步步崛起,

一步步走向全国性的大城市,

为我们的家乡点!

来源:万家热线、新安晚报、合肥晚报等综合整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南宁白癜风医院
内蒙古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feishizx.com/hfsjt/6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