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古镇,有历史有文化底蕴;
这里是小镇,面积最小人口最少;
这里有美食,让你来了就不想走!
这里是安徽特色千年古镇——庄墓镇!
年,安徽省第二批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公布,长丰县庄墓镇等17个镇、陶楼乡古城村等12个村入选。其中,庄墓镇迄今已有多年历史,境内古迹众多,楚庄王墓、庄墓古桥遗址、朱国盛夫人墓、马鞍遗址……不论从文化内涵还是历史底蕴,都是安徽特色千年古镇的代表。
开埠始于春秋
庄墓镇是江淮大地上的一座名镇,位于长丰县中北部,总面积41.3平方公里,人口人。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关于“古镇庄墓”的记载,开埠始于春秋,得名于宋,元、明时期兴起,盛于近现代,“庄墓”镇名历代传承沿用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说起“庄墓”得名,有楚庄王墓之说,也有楚庄姪墓说。相传远古年代,有“九龙卧波”,大禹治水时力斩九龙,九条龙身便化为九条高埂。这九条高埂便位于庄墓镇境内,当时楚人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便将先王迁葬于此。于是后世名臣士大夫多有到此寻楚砖者,称此砖为“古砖第一”。
年出土于我省寿县城东邱家花园的“鄂君启节”,是楚怀王颁发给受封在湖北鄂城的鄂君启的水、陆通行符节。铭文详细介绍了水路、陆路交通运输路线等情况,其中谈及庄墓,这也是庄墓镇当时作为水陆交通枢纽的重要证明。
境内遗迹众多
来到长丰县庄墓镇,老街上人不多,放眼望去,显得分外宁静。
“庄墓是全(合肥)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乡镇,镇子不大,平时人很少,每当逢集的时候,周边乡镇的老百姓都会过来赶集,整个街道上都会挤得满满当当,非常热闹。”
庄墓镇文化站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楚庄王故里,来到庄墓,楚庄王文化广场是游客必去的。
走进楚庄王文化广场,楚庄王的铜像映入眼帘,铜像前放置着一座四足大鼎。铜像背后有一个土堆高约3米,周长近50米。“这个土堆据传就是楚庄王的墓,但这不是真正的楚庄王安葬的地方,属于衣冠冢。”庄墓镇文化站站长夏世忠说,据清光绪《寿州志》记载“距寿九十里有庄墓桥,以楚庄王墓在此得名,岁久,隧道坍坏,士人多于其旁得古砖”,“这说明楚庄王墓确实在我们镇境内,只是因为年代久远,现在具体位置没有定论。”
“马鞍遗址、訾家花园遗址、庄墓古桥遗址、朱国盛夫人墓、长埂古墓群、孟小圩遗址……”庄墓镇宣传委员杜广争介绍,庄墓境内历史遗迹还有很多,譬如訾家花园遗址就颇有看点。訾家花园遗址位于杨湾村訾郢,是古时分封给楚国贵族訾姓后裔的封地。曾出土有鬲、瓿等陶片,其文化内涵丰富,是探索楚文化的遗址之一,花园里还发现有古井数口,因年代久远已不可用。
饮食独具特色
“庄墓圆子”“庄墓小磨麻油”“庄墓小刀面”……在历史的长河中,庄墓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延续至今,名传江淮。
说起庄墓圆子,很多合肥人都熟悉,圆子,有团圆之意,长丰民间有“无‘圆’不成席”之说。
这美味的圆子有何来历呢?据传,早在春秋时期,楚庄王治下的庄墓人就有吃圆子的习惯。相传楚庄王有位聪明伶俐、貌如天仙的女儿,特别受楚庄王的喜爱,但出于政治需要,要远嫁异乡,楚庄王心疼女儿,担心其吃不惯异乡的食物,便安排庖厨将女儿爱吃的食物揉成圆子,以解其思乡之情。这种圆子因色泽鲜亮、美味,广受百姓的欢迎。如今,当地老百姓家里只要有红白喜事或宴请嘉宾,庄墓圆子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我们家祖传做圆子,到我这已经是4代人了,年关将近,现在每天要做多斤的圆子。”走进庄墓镇居民李传菊的家,偌大的房间里,四五名工人正在忙活着。李传菊今年54岁,从父辈手中接下做圆子的手艺,已经在镇上做了几十年。她告诉记者,庄墓圆子是用馒头须和猪肉、葱、蒜、姜、盐等佐料搅拌在一起做成的,有十几道工序。“和普通的油炸圆子做法不同,庄墓圆子是用蒸的方式来做,做好的圆子要先放到开水锅里氽一下,捞起来冷却。等到吃的时候再把圆子轻放在铺有纱布或千张的蒸笼上,盖上锅盖,旺火清蒸二十分钟左右,中间点一次井水,即可上桌。”李传菊介绍说,正宗的庄墓圆子端上餐桌食用时,圆子质软不硬,甜滑润喉,用筷子夹起即使成椭圆或长条形,也不会破碎露馅。
庄墓的小刀面也口味独特。据介绍,清末时期,庄墓镇是水陆交通中心,农副产品交易频繁。农闲时节,庄墓河两旁常常出现“万人赶集,船只密集,随行就市”的壮观景象。当时居住在庄墓河边的鲍家,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开设了一家面馆,满足了过往商客餐饮的需求。鲍家根据顾客的要求不断改善制作工艺和口味,得到了过往百姓的喜爱,其做法一直延续。现今当地仍有多家小刀面馆。
打造楚文化广场
“从年开始,庄墓镇启动新型建筑节能产业园建设,工业园区核心位置建设用地3平方千米,于年入选安徽省建设行业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绿色园区示范工程,目前已入驻企业15家,在建企业5家,签约企业4家,建成企业4家,总投资已逾16亿。”杜广争介绍,近年来,庄墓镇还启动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通过整合各类项目资源,整修、新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先后流转土地余亩,初步呈现以新型经果林培育、无公害优良农作物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为主,兼顾观光旅游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如今的庄墓正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楚风古韵”旅游小镇,新建“楚庄王文化广场”和绵延四公里的文化长廊,向外界展示着楚文化的魅力。其中,以“城乡休闲农业”为着力点的市级农业示范园区,正成为小镇发展史上的一颗闪亮明珠。
来源:新安晚报
编辑:蔡小晓薛戎核稿:李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