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几年,买房是个热门的话题,而现在有些开发商已经不局限在国内建设项目,业务都已经拓展到了海外市场。像碧桂园的森林城市就是其中之一。从广告上宣传的来看,这处位于马来西亚的楼盘不仅环境优美、还紧邻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国家,无论居住还是投资都是不错的选择。最重要的是,价格还不贵,比合肥的房子还便宜。这样的广告打出去,不少人都心动了,合肥市民刘女士上个月就跟随碧桂园组织的“看房团”前往马来西亚看房子,可结果却令她大失所望。
上个月,在位于习友路与怀宁路交口的这处碧桂园安徽区域品牌馆,销售人员给刘女士介绍了正在马来西亚开发的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说那里是蓝天白云,永久产权,地上伊甸园还能享受马国的医疗,生活费低廉”刘女士说,从对方提供的宣传片来看,这个项目建设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小岛上,绿荫环抱,亭台楼阁随处可见,这让她很是心动。
然而,当刘女士交了元的团费,与其他十几市民一起参加了财富考察观光团,去现场看房时,却是大失所望。“没有房子只有样板间和图纸,岛上只有孤岛。”在当天的行程中,活动组织方只安排了观光团在岛上参观,而刘女士在岛上转了一圈后,还是觉得这与当初的广告宣传相去甚远。“跟宣传不一样,往远处看都像工业区的架子一样,感觉不太好。”
尽管对实地考察的情况很不满意,但是在现场推销人员说的不停游说下,刘女士还是交了买房意向金。
据刷卡记录显示,刘女士一共刷了元马来西亚币,按照汇率换算,折合人民币三万一千元左右。而令刘女士更意想不到的是,之后签订的合同全是英文,她根本看不懂。
按照合同约定,刘女士购买的是一套59平方总房价为七十多万元马来币的房子,而在4月3号回到家以后,刘女士的爱人发现这个购房合同有些不对劲。“他们讲跟碧桂园签后来也不是碧桂园”。根据刘女士提供的购房合同来看,除了刘女士的个人信息外,其他的地方均找不到中文。而在唯一一张中文协议书上,甲方为“伊东发展有限公司”,联系地址也是位于香港。
发现问题后,刘女士找到了当初的碧桂园项目部,希望能够给一个解释,并退还所缴纳的费用。按照这份中文的协议书约定,刘女士如果想要解除合同,要赔偿甲方总房款的30%马币。
刘女士称,当初在签这份中文的协议时,置业顾问根本没有提醒,直到回国后才发现这个违约金问题。而和刘女士类似的遭遇,其他的市民也遇到过。一位去年9月份,前往马来西亚购买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的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一份中文协议。
李先生还告诉记者,在他签署的协议中,甲方虽然带有碧桂园三个字,但是,也并不是房地产企业。后来李先生还了解到,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某些方面的宣传和实际情况也存在一定差距。“甲方是佛山碧桂园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不是房地产有限公司,首先从新闻上看是永久产权是没有可能的,没有哪个国家会出让永久产权的土地,通过朋友了解到的信息是房地产是99年的产权。”
更重要的是,几位购房者在签署购房协议之后才了解到,我国的银联与外汇局均有发文,禁止内地公民使用外汇跨境购房。既然国家有了这样的规定,那么对方为何还要组织合肥市民前往马来西亚购房呢?随后,记者陪同多位市民来到了碧桂园安徽区域品牌馆,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
虽然工作人员声称马来西亚森林城市项目在国内已经停止销售,但是在该馆内的醒目位置,还张贴了马来西亚碧桂园森林城市的广告,厅内的大屏幕上,也在不停地播放森林城市项目的广告广告里还依旧宣称该项目实力雄厚,被国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工作人员称项目已经在国内停售,那么为什么还会组织刘女士等人前往马来西亚呢?如果明知道现在出境用外汇购房属于违规,那么项目方就等于是存在故意欺骗的行为。那么,关于这些问题,项目方又如何解释呢?
在记者等待了十分钟后,一位展厅经理回到展厅,并接待了记者。她告诉记者,刘女士等十几位市民前往马来西亚,也只是一次旅游,属于个人行为,并非是他们组织的。
碧桂园安徽区域品牌馆负责人还告诉记者,按照他们公司的计划,目前已经暂停销售马来西亚项目,就连展厅里的森林城市项目沙盘,也已经被完全封闭。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优化个人外汇业务信息系统的通知》,银行在为个人办理购汇业务时,要求境内个人认真阅读并填写《个人购汇申请书》。而这份申请书里明确规定:境内个人办理购汇业务时,不得用于境外买房。
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刘女士如果在马来西亚购房成功,就属于违规行为。而刘女士认为,自己涉嫌违规,完全是项目方宣传所误导的。
碧桂园安徽区域品牌馆的这位负责人表示,刘女士所质疑的英文合同,以及购房合同的甲方名称与碧桂园不相符等问题,她将安排公司的新闻发言人来接受采访。
对于刘女士等人在马来西亚的购房经历,律师表示,由于国家相关法律限制,导致市民无法购房,房地产企业应当退还购房款。不过,如果合同中另有约定,或者不适用于我国法律,将以合同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