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其内部众多的医疗功能,医院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对使用空间、场地的特定的需求。医院新区建设项目是一个为适应城市新区快速发展而建设的,医院、医院为一体的医疗项目。建筑师采用“合”的设计理念,将各自独立的两块用地、医院类型巧妙地进行集合,形成“一轴两区”的医疗格局。
▲医院新区夜景鸟瞰效果图
建设背景
快速发展的城市新区对基础设施的需求非常迫切。医院新区建设项目正是一个为适应新区快速发展而立项的,医院、医院为一体的医疗项目。
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将医院新区创建为国内一流的区域性大医院,医院医院的规划之中,医院将由医院统一管理。
▲项目用地示意图
医院基地位于淝河镇开发片区居住区中心位置,东侧为规划上海路高架,南侧为城市主干道龙川路与城市景观带,视野开阔。用地被村江路分为两块,需综合考虑南侧形象面及东西功能的完整性,并考虑区域交通规划的影响。
面临的四个挑战
用地的割裂
地块被城市道路分割成两个部分,而建医院进行管理,必然带来功能衔接的各种问题。如何协调两个地块的管理和使用是设计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医院
医院,医院,医院是并列运行的关系,同时功能上也相互补充,这在设计时需要统筹考虑。
面积紧张
医院规划有张床位,即使加上地下停车面积,其床均建筑面积也仅在平方米左右,医院平均水平,且其地块容积率更是达到了1.8,这使设计面临较大挑战。
周边道路的开口限制
由于城市规划的要求,医院周边的四条路医院机动车通行。用地周边道路的开口被严格限制,医院的外部交通组织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
多样化的设计策略
“合”二为一
南宋王应麟编撰的《通鉴地理通释》中说:“淮水与肥水合,故曰合肥。”项目采用“合”的概念,结合地块南侧出入口的设置,通过建筑和空间的形体扭转以及景观环境的处理,围合了一个具有向心性的入口空间,使东西两个地块从形式和空间上巧妙地“合”二为一。
▲南侧入口的设计体现“合”的设计理念
中西合璧·资源共享
医院坐北朝南,呈东西对称布局,两个院区门诊、医技、住院从南往北依次布置,医技、动力设施紧邻两侧江村路,同时设置门诊、住院环形连廊,以对接两个地块主要医疗功能区,实现两个地块医疗资源、信息资源、信息、人员及物品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医院在形式和功能上实现了统一。
▲中西合一的设计理念
“一轴两区”的布局
两个地块的医技功能被设置在医疗区的核心位置,通过跨街长廊形成一个中央医技区,从而高效地服务各住院区及门诊区。
▲医疗主街连廊内部效果图
东西两个建筑群均采用紧凑型布局,集中设置在江村路两侧,在地块东西两侧预留出大面积的发展用地,东西延伸的医疗主街也使医技功能区能更加有效地应对未来的扩展。医院类型的巧妙集合,形成了“一轴两区”的独特格局。
外环内核·高效交通
通过合理分配场地出入口和道路交通,使医院各中心出入口相对独立。医院的外部车辆主要从江村路进入,通过环形的单向交通流线到达各出入口,避免交叉影响,医院周边交通顺畅,防止城市道路产生拥堵。
▲内部单向循环的车行交通
考虑到门急诊出入口车流量较大,为此设计了人车分流的立体交通方案,车流直接进入地下落客区,患者随后通过扶梯和垂直电梯便捷地到达就各诊区,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就诊时间。步行人群可由门诊广场直接进入院区。南侧道路设置了宽阔的停车落客区,保证接送客车流即停即走,避免拥堵。后勤出入口独立、明确,避免院区内车流交叉。
▲立体交通
▲独立的停车落客区
医院内外简洁医院提供了安全高效的诊疗环境。
便捷高效的医疗流线
各功能分区采用分入口模式,门诊、急诊、住院、体检、行政分别由不同入口进入,通过垂直电梯及医疗主街相连,各功能互相联系且互不干扰。医疗功能核心围绕手术部建立,外科住院病房、ICU、病理科、血库、中心供应室均与手术部有直达通道,确保抢救的高效率和低风险。
▲医疗功能组织框架图
人性化的室内环境
本项目的医院冰冷严肃的形象,我们从患者体验的角度出发来创造人性化的环境,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医院实现全院无障碍通行,温馨的咨询、休息空间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人性化的治疗环境。同时在各科室设置内部专用休息、交流空间,给予医护人员尊重和关怀。
▲医院门诊大厅
▲中医院门诊大厅
全方位立体的急救体系
住院主楼屋顶设有停机坪,急救患者可通过电梯直达四层手术部和一层急诊手术室;首层的急救、急诊手术、EICU(急重症监护病房)与首层的放射科均有绿色通道,并与放射科、住院办理区有直接的联系,医院以急诊为核心、医技环绕的立体急诊急救体系。
▲医院急救体系
标志性城市景观
东西两院建筑风格统一,立面形象起伏连绵、气势恢宏。建筑线脚和色彩展现出显著的徽派民居特点,对称舒展的“合”字外向医院的从容和开放,使医院在周边建筑群中独树一帜,成为城市新的标志性景观。
▲建筑立面如行云流水,奔流不息
▲开敞的“合”字广场,东西呼应,相得益彰
▲立面设计
智慧节能
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本项目设计了一体化绿色建筑策略来控制建筑能耗。在院区总体规划中,绿地蓄水层、医疗综合管廊与地下机械停车场整合在一起,使全院区的建筑与环境都成为生态节能的有机部分;整合、采用太阳能集热、太阳能光伏发电、光导管等低碳高效的绿色生态技术与设计,医院高效低碳的可持续运行,使医院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
▲绿色节能设计
通过预约挂号、网络信息平台、远程会诊、移动医疗等先进医疗科技实现医联体新形势下的“一站式”就诊流程;建立网络化物资配送体系,地下层预留有连廊接口,在规划许可的前提下可配置便捷的专用物流系统。
景观设计
项目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