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合肥在线讯(记者王旭)双耳是他的听筒,双脚是他的交通工具,他是能和水管“通话”的“顺风耳”,是城市管网的“听诊师”,行走在寂静的深夜或凌晨,城市的每一处都有他的足迹。他就是合肥供水集团“雷锋精神”听漏队队长,93后的青年党员张杨。
靠耳朵“听诊”全市供水管网安全
腿勤、手勤、脑勤、耳勤,多个日夜,24小时开机,张杨造就习惯随时待命的工作状态。在张杨心里,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漏点定位尽可能准确,才能为抢修施工、恢复供水争取宝贵时间。
“态度好、速度快、技能高”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两年多来,张杨带队巡检管网多公里,检出漏点1余个,定位准确率达99.8%,节约水量万吨,挽回经济损失5多万元。
为提高漏点精准度,降低噪音影响,张杨多选择在深夜或凌晨,“把脉听诊”地下供水管道,一般从晚上9点忙活到凌晨3点,一晚上能听三四十个井盖,步行十几里,每天至少2万步,每年都要磨破三四双鞋。有时还被保安、警察当作“可疑分子”,闹出过误会。
年3月,合肥师范附小四小急切的向“雷锋听漏”队求助,漏损严重。初春3月天气微凉,午饭都没顾上吃的张杨却是大汗淋漓,经过近10个小时的连续听漏,终于找到全部漏点。校方拉着张杨的手连声道谢,直赞他是新时代的“活雷锋”。
年5月,肥西县小庙镇多家企业反应用水异常,张杨排查后发现疑似漏点。该处管线埋设2米深,漏点传声效果非常差,只能用钻孔听漏的方式定位。双层混凝土的路基让钻探过程异常艰难,一个探洞就要花20分钟,张杨的手上很快磨出了水泡,身上也被摇摆的电锤撞的青紫。但他一声不吭,顶着烈日干连续干了4个小时,钻通10余个探洞,分毫不差定位漏点,该处漏点损水量达50吨/小时,精湛的检漏技能赢得了一片掌声。
攻克“疑难杂症”让听漏更准确
听漏既是经验活儿,又是个技术活。张杨一边跟着师傅学经验,每晚“走街串巷压马路”,苦心专研听漏技巧;一边深入摸索现代化听漏仪器,运用技术力量守正创新。
他每月组织召开业务学习会,分析总结疑难漏点的探测方法,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检漏技术。他带着队员们卯劲钻研大口径管网漏点定位这类公认的技术难题,通过多种实验,反复尝试,逐步探索出钻孔听音、间接相关等检漏方法,总结出余氯比色法、简易水质法等多种全新检漏方法,逐步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检漏体系,大大提高管道漏点定位效率,有效应对疑难杂症漏损问题。
除此,张杨主持进行了漏水量评估、相关法定位分析、区域供水管网在线监测等供水检漏方向专项实验,并形成《供水管网泄漏定位分析与研究》技术论文,此外,张杨还全程参与安徽省首家供水漏损实训基地的设计与建设工作,获同行业广泛好评。
年9月,包河大道DN水泥管出现漏水,管道压力仅极低,埋深2米,且漏点在快车道正中,车流量多、环境噪音大,是典型的大口径管道疑难漏点。张杨与听漏队连续3天在午间交通低谷时测漏,效果均不理想。他突破传统的物理检漏方法,创新使用“余氯比色法”这种化学方法,迅速定位出漏点位置,开挖后准确无误。
年8月10号,金凯花园发现小区地面渗水,张杨找了一天一夜都没有找到漏点。听音难度大、传统听漏方法不见效,张杨研究的方法派上了用场,钻孔听音、间接相关法多种方式齐上场,一直排查到28日,终于在小区车库下方的直径1.8米的原水管上发现了一个仅“小拇指粗细”的微小漏点,整整耗时18天,堪称“年最难找的漏点”。
短短两年时间,正是在这样数不尽的“攻坚克难”与“创新创效”中,张杨迅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检漏达人”。
近年来,张扬先后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第十届“合肥青年五四奖章”、安徽省城市供水管道检漏技能竞赛一等奖、合肥市“岗位学雷锋标兵”、市金牌职工、市技术能手、市城市供水管道检漏技能竞赛第一名,带领“雷锋精神”听漏队获得获评安徽省工人先锋号、合肥市“工人先锋号”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