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统计局相关人士解读了合肥十年来人口发展综述。年以来,合肥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01
常住人口增长万人
数据统计,年以来,合肥人口总量快速增长,省内人口向合肥集聚趋势明显,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劳动力资源保持优势。年末,合肥全市常住人口达万人,较年的万人增加万人,增长20.2%,年均增长2.1%,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全市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也由年的13.2%增长到年的15.5%。
年,合肥15-64岁人口为.4万人,比年多.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70.9%,比全国高2.6个百分点。其中,少儿人口比重回升,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6.7%,比年上升0.7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4%,比全国低1.8个百分点,比年上升0.3个百分点。
02
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万
数据分析,十年间,合肥整体受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增加,文盲人口逐渐减少。年,全市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02年,比年的9.49年提高了1.53年,整体受教育水平继续稳步提高。
在劳动年龄人口方面,年,全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89年,分别比年的11.39年和年的11.75年高0.50年、0.14年。在高等教育人口领域,年,全市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4万人,较年增长.6%。其中,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由年人上升为人,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人。
03
人均预期寿命80.86岁
年,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79元。得益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年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到6.85张,执业(助理)医师数增加到3.08人,注册护士人数增加到3.87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和医务人员数质量持续改善。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全市年人均预期寿命80.86岁,比年人均预期寿命76.92岁提高3.94岁。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快速提高,主要得益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以及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04
城镇人口十年增加万人
十年来,全市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城市人口持续净流入,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年,全市人户分离人口规模达.5万人,比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7万人,增长.2%。其中,省外流入45万人,增长.8%;省内流动人口.5万人,增长.3%。全市人口净流入.5万人,比年增加.8万人,增长.7%。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年,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万人,占84.0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万人,占15.96%。年,全市城镇化率仅为66.30%,十年提高了17.74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万人,乡村人口减少万人。
信息来源:合肥市统计局、合肥市人民政府网站、新安晚报
责任编辑:吴梦鸽
继续全面排查来(返)肥重点人员和防疫工作漏洞!市防疫指挥部召开第85次工作视频会商会
原标题:《数据公布!看十年来合肥人口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