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艺的力量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2

他们是再普通不过的合肥市民。怀揣着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他们在明媚的春日里翩翩起舞,在浪漫的夏日里吹拉弹奏,用一个个高质量的节目一路过关斩将走上合肥市基层文艺调演“春之舞夏之乐”优秀节目展演的华美舞台。

9月3日下午,多名来自最基层的群众在合肥大剧院的歌剧厅用12个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节目组成了彰显“大湖名城”时代气息、表达“创新高地”文化自信的动人篇章。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搭建展示才华的华美舞台

从春天起至夏天,全市县(市)区、开发区热爱舞蹈和乐器的基层群众开始摩拳擦掌,备战合肥市基层文艺调演“春之舞”舞蹈比赛、“夏之乐”器乐比赛。经过层层选拔,优秀的队伍和个人在合肥广电中心平方米演播大厅同台竞技。70多岁的宋直翔来自肥东县的一个管弦乐队告诉记者:“没想着拿奖的事,在这个岁数还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丰富精神世界,已经很满意了。”卞中海是位小提琴老师,他说:“比赛更像是一次全市器乐爱好者的一次交流和学习,机会难得。”

让卞中海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有机会站在合肥大剧院的舞台上,这是我市迄今为止,为基层群众准备的最高规格的专业舞台。他参与演出的节目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合肥市基层文艺调演“春之舞夏之乐”优秀节目展演的首个节目。

参与展演的多名演员中,有音乐教师、退休干部、少年儿童、社区大妈,甚至还有来自乡村的农民。“我们就是最普通的群众,政府能为我们提供这样的舞台,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来大剧院演出,我用短信通知了亲朋好友,他们都为我高兴,有的还要和我一起学跳舞。”王静雅自豪地说道。

展现基层文化硕果精彩节目赢得满堂彩

当天,一曲充满激情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拉开了展演的序幕。退休音乐教师秦之璐为之点赞,“没想到合肥市民里竟然还藏着这样一支高水平的演奏队伍,真好!”

随后,舞蹈和器乐节目交织进行,精彩纷至沓来。由陶埙、葫芦丝、竹笛三种民族管乐器演奏的民管串烧节目《民族情》描绘了亲如一家的各族儿女为中华大家庭的繁荣、发展、进步贡献聪明才智的美好画卷。戏曲是中华优秀文化百花园的一朵奇葩,来自瑶海区的“仙女”们挥洒水袖,用婀娜的舞姿将戏曲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身处和平年代的中国人怎能忘记先辈们饥寒交迫、一路征战的艰辛?舞蹈《艰苦岁月》用巧妙的构思展现了红军“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革命情怀和坚强意志……

十二个从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或刻画身边人物,或讴歌人间真情,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或讲述百姓生活、或描摹红色年代……“这些节目不能简单地用精彩来概况,演员们展现出来了最真实的文化自信。他们不说生活多幸福,用舞蹈把幸福舞动出来;他们不说时代多进步,用乐器演奏把进步演绎出来,他们不说自己多了不起,用才艺来说话。”观众陈敬业感慨道。

彰显百姓文化自信为秋冬篇章奠定良好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从合肥的实践看来,树立文化自信,文艺始终发挥着独特作用。近年来,合肥始终坚持用文艺创新讲好“合肥故事”、用文艺精品塑造“精神家园”,用文艺繁荣增强“文化自信”。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文广新局主办的“春之舞”“夏之乐”“秋之艺”“冬之歌”合肥市基层文艺调演活动就是一次用文艺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实践。

在9月3日的展演活动中,压轴出场的天方艺术团惊艳了整个剧场。舞蹈演员或身着旗袍,撑着油纸伞宛若从雨巷走出来的东方淑女;或身着青花瓷样式的服饰娉婷而动。谁敢相信这些舞台上的“美人”平均年龄已有58岁?“我们都是包河区的群众,这个原创节目还登上过央视年中国旗袍春晚舞哦!”天方艺术团团长陈佩君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团在旗袍春晚上还拿了一个一等奖,今年或明年我们还有可能要出国演出。”

老年人充满自信,孩子们则朝气十足。来自瑶海区合肥少儿艺术学校的小朋友在舞台上毫无怯场,他们表演的舞蹈《家》令观众感动不已。孩子们用肢体语言既表现出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更反映出他们积极向上的一面——虽然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是老师同学的关爱也温暖着自己。

夏天走了,秋天来了。“春之舞”和“夏之乐”两个篇章相继结束,“春之舞夏之乐”优秀节目展演也已圆满落幕。不久,《秋之艺》篇章将如期而至,热爱曲艺的合肥市民又将走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大秀才艺,一展风采。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武汉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feishizx.com/hfsmj/7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