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合肥高新区力促科教资源转化
导语如何买通科研成果与产业化之间的阻塞?近日人民和人民安徽频道大头条聚焦我区,一起来看我区是如何买通二者之间的通道。
人民报道
1辆汽车,实验时瞬时加速能到最大,但要实现量产,还得斟酌油耗、零部件配置参数、生产成本等多种因素。
“费了半天劲,研究出前半段的成果,以为大功告成,但实际上,离实现终究产业化目标,还差好几哆嗦。”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晓安认为,一个项目从基础研究到完成项目成果,拿到知识产权,其实只做了30%的工作,70%是后面的产业转化,但这1阶段,恰恰无人问津。
“学校科研已结项并构成成果,也没法假定各企业的不同要求进行深究。”张晓安介绍,“而企业不一定知道有符合本身需求的成果,即使知道,对基础性成果能否转化成符合要求的产品,企业心里没底,也不一定具有相应的研发能力。”
如何买通科研成果与产业化之间的阻塞?在合肥高新区,通过整合中科大、合工大等科研院校资源,并由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协同创新平台牵线搭桥,二者之间的通道正在被买通。
温度、湿度、光照、紫外线,如何调理各项指标,建立文物保护的微环境控制器,对专门生产销售文物展柜的公司来讲,是件犯愁的事儿。安徽中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知道合工大有这方面科研成果,特别了解到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能提供这方面的科研团队,解决基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很快就在合肥高新区投资落户了。
安徽中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服务项目:苏州丝绸博物馆
“我们出资,研究院出知识产权;我们有市场,研究院有技术;我们及时根据市场反馈提出产品要求,研究院帮我们进一步研发、调试。”公司总经理助理赵纯介绍,下一步公司要建设生产文物智能展柜的工厂,依然计划在高新区落户。去年至今,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已与29家企业合作,完成科研成果在高新区的就地产业化,很多企业已实现亿元以上的产值。
“科教资源不转化,就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合肥高新区科技局综合处处长王玉青介绍,“过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技术,但没有面向市场,处于闲置状态,现在通过我们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就能把市场、企业的需要与已有技术、成果的运用糅合起来,把科教资源的优势激活。”
科技成果正在裂变为实实在在的产业。“过去的合肥高新区,主要靠合肥三洋、昌河汽车、国风塑业等传统产业支持。”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吕长富介绍,如今,随着一家家企业落地,一件件成果就地产业化,智能家电、汽车及设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迅速发展,高新区也成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来源:人民
点击“浏览原文”查看往期精彩消息~
寻常性白癜风石家庄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