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等“关于鼓励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的要求,全国各地公共资源交易机构正加快电子服务平台、交易平台以及监管平台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电子化改革试点市”之一的合肥,更是高度重视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已建成三大电子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安全认证技术,加快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进程。
一是完善的电子服务系统保证了交易信息的充分披露。建设完成涵盖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国有土地使用权及矿业权出让、涉诉资产交易、技术产权交易等十余类项目的电子服务系统,与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网、安徽省政府采购网等实现了数据双向交互,并在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法定媒体披露交易信息,确保了交易信息的充分披露。
二是内容详尽的交易主体信息库为全程电子交易提供了有效依托。目前,交易主体(含招标人、投标人、代理人)信息库已审核入库各类交易主体4.9万家(人),审核录入“三证一码”、开户许可证等各类电子证书十多万件,记录企业业绩、项目经理业绩、信用状况等各类信息近百万条。评审专家依托交易主体信息库提供的交易主体资料进行评审,中标候选人公示依托交易主体信息库公布除个人信息之外的所有相关资料。
三是安全稳定的网上招投标系统为全程电子交易提供了实现手段。根据项目属性和交易特点,建成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国有土地使用权及矿业权出让、涉诉资产交易、农村产权交易等各类项目电子交易系统,支持多样化的招标文件范本和评标办法。交易文件采用电子化的制作与交互,最终以电子签章、双层加密的方式进行文件保护,既节约了纸质成本,又具有极高的安全保密性。投标人可通过交易主体信息库方便的获取招标文件,并通过网络缴纳工本费和保证金、递交投标文件。项目出现澄清或答疑,系统通过短信、邮件提醒参与者即时获取相关信息。此外,互联网竞价系统,采用在线报名、网上缴纳保证金,并实行在线连续竞价和延时报价相结合,实现“全程无人”互联网撮合交易。
四是功能完善的网上开评标系统为全程电子交易提供了技术支撑。开标系统,采用本地与远程同时展示,现场解密和远程解密并举,全程公开。评标系统根据评标办法采用自动及半自动的方式辅助评标委员会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商务标评审和技术标评审,电子化方式查阅,提升了评审效率。通过采用计算机辅助评审,减少了评标专家主观因素对评标公正性的干扰,降低了专家的自由裁量权。
五是区域共享的“网上商城”为政府采购创建了交易新方式。年3月,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承建的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徽采商城”正式启用。“徽采商城”是一个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的集采购、支付和监管于一体的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平台,是“淘宝”与政府采购管理有机结合的有效实践。采用“云监测系统”对上架商品进行初步审核,通过抓取各大主流电商的同类产品价格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功能,严控产品的报价,力争做到上架商品的价格不高于“市场平均价格”,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投标专用商品、特供商品的入库。通过全省十一个地市的共同实践,“徽采商城”基本满足了政府采购单位对常用办公设备及办公用品的采购需求,有效提升了政府采购交易的全程电子化率。
年,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开始探索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经反复实践与完善,目前已臻于成熟。6年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益,为全国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是经济效益。运行6年多来,共完成网上交易项目个,按每个项目平均节约5万元的标准测算,累计节约社会资源近6亿元。二是社会效益。交易手段不断创新,交易电子化不断推进,有效保障了交易规模急速增长的需要。年,交易中心进场交易项目和交易规模两项指标超过全省15地市总和,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前列,位于全国省会城市上游。三是政治效益。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是防治商业贿赂的重点领域,工程招投标更是防治商业贿赂的重中之重。全程电子化交易的推进,进一步增强了交易的透明度;全程留痕可追溯,进一步完善了监管的手段。全程电子化交易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
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电子服务平台是合肥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以全程电子化交易为主线,以交易主体管理为中心,对公共资源交易各方主体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构筑了一个公正高效、规范有序、综合开放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
来源: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更
多
新
闻
财政部:政府采购信息须完整全面发布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年湖南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孝感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积极开展监管“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