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究竟有什么好?看了才知道。 

合肥究竟有什么好?看了才知道。 

草根合肥

但凡听到这句话的人,想必此刻内心是纠结的,而思考片刻后,大多数人还是以一句“不知道”而聊以自慰。

生活就是如此诡异,你日日夜夜居住在这座城市,然而有一天,当别人问起这座城市有什么好的时候,人往往不知所措。

哲学上有句话叫“存在即合理”,同样,既然你选择留在了合肥,总有自己所喜欢的理由,只是你不曾认真注意过它的存在罢了。

合肥究竟有什么好?——说不出的亲切

对很多安徽人来说,北上广太远,在外总是漂泊孤单。而只有身在异乡,才能让人明白“安徽人”的标签与自己的联系是如此紧密,仿佛一夜之间自己变成了“爱省党”。

合肥位居安徽最中央,离皖北、皖南皆不远,故乡很近,至少心理距离从来没有如此拉近过。作为省会,这座城市的居民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每个安徽人都可以很容易在这里找到自己熟悉的乡音,这时候,心灵便有了栖身之处。

有时候,地理距离并不是问题,而心理距离远了,就真的远了。

合肥究竟有什么好?——处处的包容

要评选中国最具包容性的城市,我一定投给深圳,如果有第二名,那我毫不犹豫会投给合肥,城市包容的典型特征是不排外。

深圳给外地人印象最深的便是一句宣传语“来了就是深圳人!”,相对于妇孺皆知的上海人排外,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挽留了多少外地人的心。

而合肥,便是安徽的“深圳”,这里没有北京厚重的历史,没有魔都的现代,没有杭州苏州的妩媚。本地土著并不多,这座城市大多数的居民都是后来者,新合肥人。城市的通用语不是合肥话,而是普通话,没有人因为你不会说合肥话而歧视你,大家反而会对两个文艺青年用合肥话交谈感到诧异。

我始终觉得,语言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也能疏离人与人的感情。

一个城市不排外、足够包容,才会让人有归属感,愿意留下来,因为你会明白,彻底融入这里,不过只是时间问题,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当然更不是用钱来买自尊,用成功获得定居这座城市的门槛。

合肥究竟有什么好?——生活有快有慢

要问大家为何来到了合肥这座城市,大多数人回答是“上学”、“工作”。

作为安徽省省会,省内最大的城市,这里有全省最好的教育资源、最多的工作机会,最公平的环境。

这里没有北上广那般快的节奏,也没有三四线城市一眼望到穿的生活,这里,你可以选择生活的速度,政务区、滨湖新区快节奏的摩登现代,穿梭于鳞次栉比的高档写字楼,那一刻,你与北上广并不遥远。

同样,你也可以选择晚饭后漫步环城公园,再晚一点还有步行街的平民夜市。

总之,关于生活的速度,主动权在于你。

合肥究竟有什么好?——无处不在的存在感

很多人总抱怨说合肥人素质不高,的确,这还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天南海北的人不约而同地来到了这里,总夹带着一些固有的习惯而来,相信时间,没有一蹴而就,只会慢慢提升,这就是发展的代价。

曾经我站在维港,站在外滩,站在天安门广场,站在新街口,站在西湖之畔,站在钟楼,那一刻,我觉得我始终只是个游人,这一座座城市离我太远,高企的房价、厚重的历史、强势的本地文化,我需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才能融入这里,我并不属于这里。

然而合肥这座城市带给我的便是,这座城市离我很近,我的存在感无处不在,这里没有约定俗成的惯例,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合肥究竟有什么好?——充满机会

相对于一线城市以及南京、杭州,因为年轻,合肥所以这座城市的贫富差距并不大,我们每个人只要努力,就能成为这座城市的中产阶级,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机会,阶层并未固化,机会还有很多。

得之桑榆失之东隅,每个城市都是独特的,合肥的独特在于她的“快”与“变”,快让你觉得她朝气蓬勃,处处是机会,“变”让你觉得每一天都是充满希望,惊喜无处不在,你会感叹时间造就的沧海桑田。

与此同时,快与变,让这座城市的人们变得异常的浮躁,整个国家都如此,我们也逃脱不出大环境,快与变,也让这座城市的建设者没办法集中精力去充实城市的内涵,我们太过在乎容颜。

合肥究竟有什么好?——致曾经的房价

其实本不想再列此内容,因为年的合肥房价已经失去了足够多人的心。

但是,在此之前,很多人却享受了合肥的房价红利,数量依然客观,因而对这部分人来说,这也是爱这座城市的理由。

在大建设的前几年,合肥的发展无疑是快速的,从GDP到市民工资收入都在上涨,而房价的绝对值却依然并不高,且不论与东部比,在中西部也是普普通通,也正因为如此,合肥的房价在省内拥有极高的性价比,一时之间,省内置业潮大量涌入。

然而,这一切都在年戛然而止,是是非非,尚不足以评判,留给时间证明。

房子很重要,但希望,这座城市还能装下年轻人的梦想,毕竟她曾经容纳过前面的一批人。

合肥究竟有什么好?——被遗忘的历史

相信看到“历史”这两个字的时候,大家万万不会将之与合肥联系起来。

合肥,有历史吗?

合肥,是座没有历史底蕴的城市!

合肥,成为省会前就是一个小县城。

无数人投来怀疑的目光,仿佛历史与合肥永远是两条平行线,绝缘体。

难道合肥的历史真的有这么不堪吗?

君不见,合肥自秦置县,至今两千余年,而合肥之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最初合肥应作“合淝”,只因此地是南淝河与东淝河汇合之处,肥,固然不好听,但此肥乃淝之意,今之合肥人亦有谁知晓?

而庐州之名,大家耳熟能详,却是隋朝所置(类似于如今的地级市),合肥县属之,而此时合肥置县已过一千余年,庐州,合肥,孰轻孰重?

合肥历史上名人辈出,从古至今,延续不断。

当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包拯,宋史记载“庐州合肥县人”,死后葬于合肥。

而清末民初,又是合肥名人辈出的时代,原因无他,皆淮军之故也。合肥人李鸿章创办淮军,从此淮军集团叱咤中国军政界数十年,李鸿章、刘铭传、张树声、聂士成等,皆是合肥人,时至今日,合肥人口中还有“东乡出相,西乡出将”的说法,足以形容合肥名人辈出的盛况。

而至民国,合肥又诞生了一位国务总理——段祺瑞,又称“段合肥”。

百年之后,共和国又有一位总理(李XX)诞生并成长于此。

让人诧异的是,百年中国三位宰相,其故居皆在四牌楼附近1公里,环顾全国,绝无仅有。

至于其他领域的名人,那更不计其数。

而关于历史的建筑,合肥的古城墙皆已不在,失去了证明她曾经辉煌的载体,七大城门拱卫庐州城的景象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黄昏之中。

合肥究竟有什么好?——北腔南调的合肥话

不知从何时起,合肥话越来越被贴上了“土气”、“搞笑”的标签,大嗓门、夸张的动作成了大多数人对合肥话的第一印象。

然而,真实的合肥话是这样吗?

合肥话,套用专业的术语“最显著特点是北腔南调,音色和发音力度偏向北方,较刚劲;而语音是偏向南方,音变非常多。”。

生活在合肥,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能说几句合肥话,最著名的便是那脍炙人口的经典:“从肥东到肥西(si),买了一只老母(me)鸡(zi),放到塘里面洗(si)一洗(si),去掉骨头就是皮”。

皖北人在这里找到了熟悉的腔门,皖南人在这里找到了熟悉的调调,所以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总能在合肥话中找寻到自己家乡话的影子。

合肥话的确好玩,但却也很生活,“烈”、“逗猴”、“克劳头”……这里蕴含的趣味远比你所想象的多。如果你想体味最正宗的合肥乡音,去菜市,去三县,那里还有,至于以后,兴许就会慢慢消失了。

合肥究竟有什么好?——好“切”的合肥饮食

说到饮食,很多人可能要嗤之以鼻——“合肥有什么好吃的!”

对呀,合肥有什么好吃的?

也许这样,才能让大家遍尝各地名吃,让大家的嘴巴来投票。

试想,如果合肥本地饮食很强势,这座城市就遍布各种“合菜馆”,那时的你选择性将大大减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合肥本地饮食的弱势,才让各地美食大肆进入,我可以在官亭路吃生煎,也可以在罍街豪饮,可以在川菜馆辣道十足,也可以在闽菜馆品海鲜。

其实,刨根问底,合肥并不是没有好吃的,只是你不知道,或者压根不喜欢。

合肥菜,最大的特点是重油重盐,不完全同于皖北、皖南,也算自成一小派,沿海省份的人可能稍感不适。

说到合肥菜,大部分人会想到咸鸭、咸鱼,时至今日,咸货依然是合肥人过年餐桌必备的菜肴。

依然记得,合肥人冬天里最喜欢的便是喝粥配咸鱼,亦或是香气四溢的咸鸭蒸千张,无不让人垂涎欲滴。不是合肥菜不好吃,而是我们早已失去了细细品尝它的场景。

至于合肥传统的“四大名点”,真的有多少人吃过呢?

挂面圆子、虾糊……现在又有谁注意过着这些本帮菜?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友『杨华东』投稿,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可能对您有用——

(点击标题获取)

省委大院——几代合肥人的记忆

津津道

听说合肥地铁又在招聘啦!更多求职信息戳这里→

解密!城隍庙扑朔迷离的前世今生大公开!

来源:草根合肥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里好
白癜风能够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feishizx.com/hfsmj/12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