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提速,皖车加速跑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未来五年,安徽汽车产业要发展到什么规模?“安徽造”新能源汽车有何新动作?近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了安徽省“十四五”时期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产业布局、重点工程和重要举措。

其中提出,到年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产值超过亿元,生产规模超过万辆,出口超过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超过40%,基本形成纯电动为主、插电混合动力为辅、氢燃料示范的发展格局。

龙头带动、全面开花——

构建汽车产业“双核多点”布局

说起皖产汽车的崛起,数据是最好的见证。

年,在全球性汽车芯片短缺的情况下,全省汽车产量达到.3万辆,创近5年新高,居全国第7位,同比增长29.5%;全省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家,比年底净增73家;全省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7.4%,行业营业收入约0亿元,同比增长约10%……

从竞争力强劲的燃油车,到经济实惠的纯电动车。从热销国内市场,到远销全球,奇瑞集团、江淮汽车、蔚来汽车等整车生产企业塑造了品牌优势,构筑了扎实的产业基础,擦亮了皖产汽车品牌。

以奇瑞为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芯片荒”等外部挑战,奇瑞的海外出口却大放异彩。今年年初,奇瑞集团海外出口亮出高分答卷:1月份出口辆,同比增长60.9%,创历史同期新高。“技术是通行证、质量是敲门砖、文化是融合剂。”谈及奇瑞热销海外的原因,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说。

将目光移至省会合肥,这里的汽车企业也是“群英荟萃”。

老牌汽车企业江淮汽车加速向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走出了“数字江汽”的智慧之路,年,该集团累计销售各类汽车52.4万辆,同比增长15.63%;年才将中国总部落户合肥的蔚来汽车,其新能源汽车驶向“快车道”,在年交付新车台,同比增长.1%,连续两年翻番。

“这些龙头企业和核心城市,在全省汽车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构建‘双核多点’发展格局。”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何谓“双核多点”?《规划》提出,构建以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为全省汽车产业核心发展区,探索构建跨城市的区域产业协同机制,打造“合肥—芜湖”双核联动、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创新产业链。

围绕“双核”,将支持合肥构建新能源汽车核心发展区,力争将合肥打造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和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高地;支持芜湖打造自主品牌核心集聚区,加快打造安徽自主品牌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示范基地。

围绕“多点”,安徽省将发挥马鞍山、安庆、滁州、阜阳、淮南、宣城、六安等地商用车、汽车零部件及氢能发展优势,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技术革新、完善配套——

布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

经济、环保、智能、时尚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市场新“爆点”。

今年2月22日,江淮新能源汽车新品思皓E50Apro批量下线,标志着又一皖产新能源汽车产品即将进入市场。该款汽车中文名“爱跑”,定位为纯电轿跑,外观时尚,迎合年轻用户群的需求,主要瞄准中大型车市场。

就在思皓爱跑批量下线的同一天,奇瑞汽车在合肥举行技术产品沟通交流会,奇瑞技术专家现场推介鲲鹏DHT超级混动技术及基于该技术平台打造的首款应用车型瑞虎8PLUS鲲鹏e+。

以奇瑞和江淮为代表的安徽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力。据统计,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0万辆,达到25.2万辆,创历史新高,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同比增长1.4倍。

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智能网联汽车,不仅依赖于技术的革新与突破,还需要一系列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

这些充满“未来感”的技术怎么突破?安徽省将重点突破人机交互及人机共驾、整车电磁兼容等共性交叉技术,重点强化先进变速器、尾气处理装置等关键技术,重点攻克智能汽车芯片技术等。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feishizx.com/hfsjt/22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