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说到合肥市域内十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市区三处、巢湖市四处、肥东县两处、肥西县一处。当然,在它们成为“国保单位”之前,一般首先获得省内专家的认可,即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省保单位”)。问题来了!“国保单位”我们已经了解,那么“省保单位”合肥有几处呢?Ps:篇幅有限,本篇仅选取市区范围内。
01教弩台旧址//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合肥曾经提出一个口号“三国故地、包公故里”。三国文化留下的痕迹,除了上期提到新晋国保单位的曹魏新城遗址(即三国遗址公园)、散落市区的零星遗址以及众所周知的古战场——逍遥津(▼图)外,还有一个重要角色便是古教弩台了。同三国新城一样,教弩台也是曹魏集团所建立的,清代县志更是将建立者直接指向曹操。从字面而言,“教强弩以御吴舟师”,训练士兵时发挥指挥、点将的功能。
三国时期,合肥两座城池在四里河一带和鸡鸣山东麓,而教弩台则地处城外的荒野高地。《合肥城图志》指出,教弩台的设立“为唐代建金斗城选址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梁武帝时期,人们又在台上建立了铁佛寺,历经多次重修、扩建、改名,我们今天看到的主体建筑为清代光绪十一年()重建。从当初的庐阳八景到前些年的合肥十景,古教弩台均有入选。年9月8日,教弩台旧址(▼图)入选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及其它)。
02包公祠//
上文提到“三国故地、包公故里”。包拯故居在城内,《合肥老城志略》据明代方志考证大致范围在“安庆路(口)北至市府广场徽州路(今徽州大道)与西侧民居部分”,另外“镇淮楼西、凤凰桥巷有读书台”。历经千年,古城变迁,其旧址早已不存。如今能代表包公文化的,仅是位于城南的包公园(含包公祠,▼图包公祠旧照来源《合肥城图志》)。
包公祠,全称“包孝肃公祠”,是包拯青少年读书处。明代弘治元年(),原河中洲上浮图寺被拆除,兴建“包公书院”,洲名被改为“香花墩”。嘉靖十八年(),“包公书院”重修,并改名为“包公祠”。太平天国时期,包公祠毁于战火。清代光绪八年(),李鸿章筹银重建。今日包公祠,由照壁、山门、正殿(享堂)、陈列室、廉泉亭、流芳亭、包公故事蜡像馆、包公文化长廊等组成。年9月8日,包公祠(▼图)入选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及其它)。
03庐州府城隍庙//
不知何时,网上充实着大量的言论,核心含义“合肥的古名是庐州”。事实上,“合肥”这一地名至少比“庐州”出现要早七百多年,如果说“合肥的古名是庐”还是较为妥当的。庐州(▼图)始设于隋开皇元年(),自此至年民国废府(期间曾改庐江郡),一千三百多年一直设于合肥县(今合肥市)。
庐州文化的代表建筑,则是始建于北宋皇祐三年()的庐州府城隍庙(一说元代中期由明教寺俗家子弟四代共同努力相继建成,▼图城隍庙画来源《合肥城图志》)。清代咸丰四年(),太平军攻打合肥,毁于战火。同治十年(),地方官筹款重建,因经费缺乏,中途停工。光绪五年(),由李鸿章之弟李鹤章出面募捐续建。
据史料记载,过去大庙前旗杆矗立,三间山门前石狮相对。山门内,左右耳房各5间;戏楼5间,两旁耳房各4间;大殿3间,两侧耳房各3间;其间东西厢房各12间。可惜上世纪五十年代,山门口石狮被砸,庙内塑像一扫而光,古建筑也遭到破坏。今日的城隍庙(▼图)建筑群是于—年经合肥市文物管理处主持修复的,由山门、戏楼、大殿、娘娘殿等建筑组成。年10月28日,庐州府城隍庙戏楼入选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年6月21日,庐州府城隍庙与该项目合并。
04大孔祠堂//
今天这篇提到的地点,大部分想必大家没去过也听说过,可唯独有一处却非常特殊。虽然它也可以说是庐州文化的代表建筑,但宗族文化代表似乎更加贴切,它——合肥地区唯一保存较完整、面积最大、规格最高的宗庙——大孔祠堂。祠堂始建于年,据说这支是孔子的后裔,当时也是按照山东曲阜孔庙(▼图来源
曲阜旅游)的建筑格局来修建的。公开资料显示:祠堂位于大圩镇学塘村,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原有房屋60多间,青砖红墙筒子瓦,雕梁画栋。建筑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依次为门楼、藏书楼、祠堂、厢房等。藏书楼为全木结构,高约30米,上下两层各三间,其造型与山东曲阜孔庙的大成殿相似,雄伟壮观。可惜因年代久远和战火破坏,风光一时的大孔祠堂(▼图藏书楼旧照来源
安徽第一城区包河区)先后被人当作储藏室、粮站和办公场所。年底开始,合肥市政府就投入多万元,对祠堂仅存的多平方米建筑进行彻底修缮,陆续恢复山门殿的东西配殿、东庑殿、西寮房以及整个祠堂的围墙和庭院绿化等。年10月28日,大孔祠堂(▼图来源
中国包河旅游网)入选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05省保高校篇//
在合肥的省保单位中,有几处藏身于市区高校的校园中,并且都是建设于热火朝天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图年合肥市郊高校示意图来源资料图片)。它们分别是:安徽大学龙河校区教学主楼、安徽农业大学主教学楼、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主教学楼。
安徽农业大学,起源于年在安庆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年,省立安徽大学设立农学院。此后,国立安徽大学、安徽大学(芜湖)继续设有农学院。年2月,安徽大学农学院在芜湖独立办学,即安徽农学院;4月,迁往省会合肥办学。位于长江西路上的校区,年开工建设,次年竣工。其中,勤政楼原称第一教学楼,融苏式与古徽派风格为一体,古朴深厚。年6月21日,安徽农业大学教学楼(含主教学楼、第二教学楼及南大门,▼图)入选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安徽大学,与安农大相同,同样起源于民国时期的省立安徽大学,更早的前身则是求是学堂、安徽大学堂,尽管这一起源在今天存在诸多争议。年,全新的安徽大学在合肥办学,并继承了老安大的名字和部分系专业。当年校区既已建成,其中苏式风格的教学主楼既是安徽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上世纪50年代合肥市标志性建筑。年6月21日,安徽大学龙河校区教学主楼(▼图)入选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合肥工业大学,源于年10月成立的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年迁往淮南办学后,陆续更名为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淮南工业专科学校、淮南煤业专科学校、中国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等。年,迁往合肥办学,并改为合肥矿业学院,三年后改为今名。早在年,苏联援建人员开始设计规划校园。主教学楼加东西配楼,苏式风格浓郁,饱经沧桑,气势恢弘,独具时代魅力。年6月21日,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主教学楼(▼图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团委)入选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06省保文博篇//
除了高校建筑,文化单位的建筑也是省保单位青睐的方向。与上文高校篇相同,文博篇这三位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更为神奇的是,其中的两位更是马路斜对面、直线距离仅一百多米。它们分别是:江淮大戏院主体建筑、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楼(▼图)、安徽省图书馆主楼。
江淮大戏院,始建于年,合肥市在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座具有民族传统风格的大型剧院,也是安徽省标志性(徽派)文化建筑。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刘伯承、万里、李鹏曾在这里观看演出,梅兰芳、荀慧生、童祥龄、常香玉、红线女、侯宝林、严凤英、王少舫、丁玉兰等艺术大师和《西游记》剧组曾在这里表演。7年8月9日,江淮大戏院主体建筑(▼图)入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图书馆,前身是年安徽省立图书馆和皖北区合肥图书馆。年,改名为安徽省图书馆,设在逍遥津公园西侧。年,省图迁入今址。主楼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省十大建筑之一。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建于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合肥市四大仿古建筑之一,年正式对外开放,是安徽省唯一的省级自然博物馆。它们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的、极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格并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年6月21日,安徽省图书馆主楼(▼图)、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楼入选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结语合肥市区的省保单位,还有已晋升国保单位的三国新城遗址、李鸿章家族住宅(省保含李鸿章享堂)、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三国、明清、现代,十处省保分属三个时期,横跨近两千年。见证辉煌历程,记录城市变迁。
今日话题
#你的“省保”印象?你认为合肥那些地点应该入选下一批省保单位?#快来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
撰文?淝南居士
图片?淝南居士、资料图片、网络图片
参考?《图说合肥城市记忆》、《合肥老城志略》、《合肥城图志》、出外龙舒人、往期作品、网络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需要转载请留言获取内容授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