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合肥是江苏的,我考证了一下hel

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

合肥作为一个地名,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历史上的合肥是如何“长”成如今模样的?合肥和长三角其他城市曾经有过怎样的基情?今天,深一度带你深扒“两个胖子”的前世今生。

/秦汉时期的“出生”/

有一段时间,合肥被群嘲为“全国最大的县城”,这句话说对了一半:合肥最初见于历史记载中,确实是以县城的身份出现。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91年,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货殖列传》中提到:“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历史上首次出现合肥的身影。

两百年后,《汉书》中有这么一段记述:“九江郡,秦置,高帝四年更名为淮南国,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年)复故。……县十五:……合肥,东城,莽曰武城。”合肥县名,始见于此。

合肥合肥,讲搞的就叫“合肥”?这就要开始进入撕逼模式了。总结起来,从汉至明,出现了多种关于合肥名字起源的说法,其中,目前较为公认的说法来源于中国游击游记文学的开创者郦道元同志,这位北魏地理学家在他的名著《水经注》中阐述了合肥这个名字的来历:“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

可能有些小伙伴懵逼了,施合于肥?什么鬼?来来来,知识帝上线!

施指的是施水,即如今的南淝河,这也是合肥人真正的母亲河;肥指的是肥水,古代也称淝水,即如今的东淝河,带领谢安“东山再起”走上人生巅峰的淝水之战,就是在这条河边上发生。施合于肥,就是施水(南淝河)与肥水(东淝河)在这里交汇。

现在你明白了吧,合肥,原来不是两个胖子在一起事故,而是两条河蜿蜒缠绵的基情故事啊!

最早出现的合肥(县)城在哪呢?摊开如今的合肥地图,请往左上方走起,对,就是现在的合肥城区西北位置。看到如今的合肥西北某楼盘打出的“主城新贵XXX”广告语,汉代合肥差点哭晕过去:我勒个擦,老子堂堂“初代城心”,现在居然沦为“主城新贵”了?

/南北用兵必争之地/

合肥“出生”后,直至今日,因其低(gan)调(ga)的地理位置常被评价为:不南不北,不东不西。

这种先天属性导致合肥在历史上的和平年代长期被无视,存在感低到尘埃里。

蛋是!回顾中国历史,只要发生南北分裂,合肥就因处于江南与中原的门户地位,“首当其冲”成为兵家必争地,北军南下或南军北伐,都必须先拿下合肥。略举几个栗子!

三国时,曹操派张辽驻守合肥一带,震慑东吴。

东晋淝水之战时,前秦苻坚渡淮南下,进攻指向合肥。

南宋时期,合肥是大宋边城,宋军与金兵在这里无数次交锋。

太平天国时期,合肥成为太平军和清军拉锯战的重点。

……

汉末,天下大乱,曹操为了控制江淮通道,迁扬州治所于合肥,任刘馥为扬州刺史,于是出现了刘馥“单骑造合肥空城”的清奇画面。

事实证明,曹操在用人方面绝对处于古代帝王TOP3行列,刘馥驻节合肥9年,愣是把合肥从一座废城治理成魏之巨镇,使孙吴军队“终吴之世不能溯江窥江淮。”

从汉末至公元年隋文帝重新统一全国,余年间,中国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合肥同学被各路神仙撸了个遍,城池尽毁。每次人家要打合肥,还先大谈一番我要打你的原因:“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向陈、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

在合肥这块土地上,历魏、晋、宋、齐、梁、陈及其后,战争无虚日。尤其是在三国时期,合肥更是吴、魏反复争夺的焦点,成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逍遥津留下一代名将张辽的威名,教弩台、回龙桥、斛兵塘等等,都见证过那个战火纷飞的残酷岁月。

公元年,征东将军满宠上疏魏明帝曹睿,分析合肥的形势,建议在“城西三十里”处“立城以固守”,魏明帝准予建立合肥新城,一千多年后成为如今位于三十岗乡的合肥三国遗址公园。

合肥这座城市,与三国早已融为一体。

/庐州有个包青天/

从短命的隋朝开始,随着大运河的开凿,合肥沟通江淮的作用受到极大削弱,城市地位跌跌不休。

隋朝一over,唐朝的合肥更像个路人,看着长安成为世界之都,看着洛阳城里春光好,看着烟花三月下扬州,只能默默叹一口气:啥也别说了,都是眼泪!

历经几百年的战火,合肥实在是被战争搞伤的了!

duang!这个时候,门神尉迟敬德登场!唐贞观年间,尉迟敬德奉“千古一帝”李世民之命,在合肥旧城东南高地重筑城池,因这座城位置对照天上星斗,新的合肥城又名金斗城。

金斗城大致范围是老城区淮河路以南、徽州大道以西、护城河内的区域。

宋朝,合肥扩城,扩城以后的合肥城就大致和今天的老城区一致了。因扩城后对应星斗变化,宋朝扩建后的合肥城又名斗梁城。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宋朝除了奠定合肥老城区的基本框架外,还给了合肥城市历史上最大的馈赠——包青天。

包拯(年-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年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包青天的事迹经过宋元话本、元曲、清代小说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全覆盖传播,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福尔摩斯”。

史载,曾被包公喷一脸吐沫的宋仁宗,见爱卿年事已高,家中又无田产,下诏赏赐包公在庐州地界一大块地进行房产开发。包公坚持不受,只要了庐州城郊的一段淤塞已久的护城河,请人清理,并嘱包家族人在护城河里植荷、养鱼,以水域养殖的收入聊补家用。

这段护城河就是如今的包河,这条河旁边就是如今的包公墓(包孝肃公祠),这条河和这个墓所在的区就是如今的包河区。今天的合肥对外宣传语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包公故里”,仅此一条,吸粉无数。

即使唐宋时期地位一路走低,合肥仍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合肥又有“庐州”之名,辖县囊括了先秦时期的巢、舒等地。年,巢湖一分为三,其中一部分归合肥管辖,对于有些咋咋呼呼的声音,历史君笑而不语: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巢,巢合,只不过是又一次重逢,而已。

/年前是一家/

在沉默了数百年后,一位安徽老乡的逆袭成功,让合肥也小刷了一波存在感。

年,随着朱元璋定都南京,将现在的江苏、安徽以及上海打包为“直隶中书省”,意为自己的心腹之地,合肥改属直隶中书省庐州府,为府治。

举兵把侄子按在地板上摩擦的朱棣迁都北京后,直隶中书省变为南京直隶,合肥属南京直隶庐州府。

也就是从明朝开始,合肥开始了数百年的“南京小弟”生涯,那时候的上海嘛,就是南京的另一个小弟。

满清入关后,南京“小国都”的地位也被废除,上海、江苏、安徽再次被打包为“江南省”,只不过,这次多了江西婺源。政府驻地江宁(南京)。

对于合肥来说,“大哥大”换了,大哥还是你大哥!

江南省是当时全国最富裕的地区,清初,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这么逆天的一个省,你说,清朝皇帝们会怎么看?接下来就是一顿猛如虎的骚操作了——

年,顺治将江南省一分为二,东称“江南右布政使司”,西称“江南左布政使司”。

年,康熙大帝大手一挥,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司。江苏、安徽正式诞生。

年,下江南成了瘾的乾隆定江宁府为江苏省会,安庆府为安徽省会。合肥脱离南京的山头,跟安庆混了。上海?继续和南京快活。

草蛇灰线,历经百年,清廷终于摆平了自己的心头隐患,看着被安排得妥妥的“江南省”,爱新觉罗·弘历笑了:好,很好,灰常好!

好日子总是辣么短暂,洪秀全振臂一呼,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大半个中国,江苏成为主战场,上海瑟瑟发抖中。

危急关头,还是得合肥人李鸿章出面,好大四!

/铁打的安徽流水的省会/

在太平军进军南京及西征途中,“万里长江此封喉”的安庆成为清军和太平军争夺的核心。

咸丰三年,安庆被太平军攻占,巡抚被杀,清廷新任安徽巡抚迁移至庐州府办公,府治合肥第一次获得了省会的地位——虽然是“临时工”。

临时的时间也不长,前面咱不说了嘛,南北一分裂,合肥跑都跑不了,太平军和清军很快又在合肥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省府一度迁移至定远县办公。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省会迁回安庆。合肥呢?满目疮痍,见者伤心,闻者流泪。据统计,庐州府人口在战后减少76万以上。清政府也因国库空虚,对于合肥,你自力更生吧,孩子!

这还没完,随着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芜湖开埠后,社会经济发展坐上火箭。同时,清末铁路的修建,蚌埠成为安徽境内大站,民国时期,蚌埠更是安徽不少军政大员的常驻地,使得蚌埠数次成为安徽的临时省会。

一没从战争中恢复过来,二没享受到“铁道部”的发展福利,合肥,含泪继续着自己的低调生活。

然鹅,有一个人却发现了合肥的闪光点——抗战时期的安徽省主席李品仙。

抗战爆发后,安徽省政府被迫从安庆迁出,躲进大别山内的立煌县(金寨县)。抗战胜利后,李品仙建议将省会迁往合肥,在他看来,合肥几乎位于安徽中心,对省级机构来说,指挥全省极为便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庆偏南,指挥皖北不便。蚌埠偏北,皖南表示不服。合肥不南不北,居中,得,就你了!

木桶原理在省会选址问题上得到充分证明。

随后,安徽省会从金寨迁往合肥。年,安徽省开始规划合肥市政建设,这次除了城市的功能分区外,还有以满足车辆通行为目的的道路桥梁扩建,堪称合肥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的市政建设。

年安徽解放后,以长江为界一分为二,分别成立了皖北行政公署和皖南行政公署,合肥、芜湖分别为办公驻地。

年,两个行署区合并,位于全省中心的合肥被定为省会。

蛋是!解放后的合肥刚从县城被改为市,且城市规模、人口数量与芜湖、蚌埠、安庆相比,只是小弟级别,此后数年间,一直有人呼吁把省会迁往芜湖、蚌埠、安庆等地。

这种声音甚至传到高层,年,毛泽东在给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一封信中提到:“合肥不错,为皖之中。”

一锤定音,合肥,稳了。

/大半个世纪的扩容/

捋完合肥主城区,就该4县1代管市出场了。

先说肥西。肥西县因位于合肥之西得名。年12月底,析合肥县地置肥西县。注意,杨振宁旧居(少年读书寄住处)所在的三河镇,年1月解放后设市(县级),属巢湖专区。

年至年7月前,肥西先后隶属于巢湖专区、六安专区、合肥市,年7月,复属合肥市,直至今日。

这其中,年4月,三河撤市设区,并入肥西县。如果没有当年这个伏笔,现在合肥市的5A级景区数量将是:0。

再说肥东。年1月,析合肥县地置肥东县,和肥西一样,因位于合肥市之东得名。

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肥东行政隶属关系在滁县专区、蚌埠专区、合肥市、巢湖专区转了个遍。直到年7月划属合肥市,才消停下来。

前面说过的包青天,准确说是肥东县包公镇人,包公墓原址就在肥东县解集乡包村。

年4月,合钢二厂扩建,位于该厂附近的所有坟墓须迁走,其中就有包公墓。当时,省博物馆着手对包公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包拯及其夫人、儿子、儿媳、孙子等六人墓志,还有包公遗骨及其部分陪葬品。

年,合肥市在包河东南畔开始对包公墓园进行重建,年建成,这才有了现在的包孝肃公祠。

还有长丰。一提长丰,合肥的吃货就来劲!长丰草莓、下塘烧饼、庄墓圆子、吴山贡鹅,要是有合肥人说一样都没吃过,算我输!

长丰其实是“四合一”的结晶:年10月,分别从寿县、定远、肥东、肥西4县边缘划出部分地区,设立长丰县,因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清代寿州长丰乡而得名。

确定设立长丰后,由合肥市负责筹建,隶属合肥市管辖。

现在你知道长丰人对合肥的向心力为嘛这么强了吧?可以说,长丰是合肥“一手带大”的,能不亲吗?

最后是巢湖和庐江。要说巢湖的历史,那就比合肥牛逼多了,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有0多年。

别的不说,有巢氏听说过吧?华夏“第一人文始祖”,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祖籍就在巢湖流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和县猿人遗址、银山智人遗址和凌家滩遗址相继发现,巢湖流域被公认为是古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若论历史资历,巢湖看合肥的眼神,请自行体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巢湖夹在合肥与芜湖之间,行政关系也一直两头跑。年8月,地级巢湖市拆分,庐江县与县级巢湖市划归合肥市管辖,其他区域分别划归芜湖和马鞍山管辖,这下,不用奔波了。

庐江嘛,合肥之所以古称庐州,与庐江的关系,你觉得呢?历史上,庐州就曾多次以庐江郡的名称出现。

合肥、巢湖、庐江,都因水而起,但巢湖、庐江有着合肥没有的水——温泉,半汤温泉、汤池温泉,合肥人疗养放松,都爱往这两个“后花园”跑,去过的举个爪!

从“合淝”到“庐州”,从“金斗城”到“庐江郡”,从江淮一个集散地到安徽省会,倏忽之间,两千余年。细数合肥的前世今生,我们慢慢读懂这座城市。

终有一天,我们也将在这座城市里,读懂自己。

合肥罗曼蒂克消亡史合肥,从不拒绝一个异乡人的漂泊最怕,你早已习惯这样的合肥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feishizx.com/hfshj/178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