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s://handan.house.qq.com/a/20160726/025122.htm
近日, 按照自称名为“许菁菁”的CHIKO创始人的说法,CHIKO的灵感来源于珍妮曲奇,后者是香港有名的一家特色饼店,深受广大女性喜爱,经常一盒难求。不过,许菁菁显然没有参照珍妮曲奇线下开店的做法,而是借助 激发少女心的包装,外加朋友圈铺天盖地的广告,CHIKO很快俘获了一众年轻女性的芳心。即使吃起来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好,仍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这款网红曲奇买单。
在一段时间里,CHIKO的代理们热衷于告诉客户,一盒售价元的曲奇被炒高到了元。
直到下沙黑作坊的事件曝出后,萦绕在CHIKO头上的光环突然黯淡了。仅仅因为这一件事,它通过社交媒体搭建的信用和传播体系开始摇晃。一些代理为了避免问责,偷偷删掉了朋友圈里的广告,完全没了之前的信誓旦旦和雄心壮志。
从出现到疯狂,CHIKO只用了短短一两个月时间,这股财富集聚的爆发力正成为微商群体的“致命诱惑”。
无食品生产许可证!冒用QS食品认证!
风靡朋友圈的网红曲奇被扒皮
去年10月,一款名为CHIKO的曲奇饼干“空降”在朋友圈迅速蹿红,让微商们趋之若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这款曲奇的创始人李某和许某在下沙一住宅楼租用了一间平方米左右的房子,租期2年,免租期1个半月,用于生产加工饼干。
今年1月4日,一位消费者向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举报,称位于下沙头格月雅城三楼黑豆网吧内有个生产“三无”曲奇的黑作坊。接到举报的第二天,稽查大队的执法人员连同公安干警赶到现场。
这家黑作坊紧邻一家名叫“黑豆”的网吧,两者只隔着一个消防通道,推开网吧里伪装成“安全出口”的门,会看到一扇大铁门,背后就是藏匿着的曲奇生产作坊。
网吧的消防通道后是一扇大铁门,里面就是网红曲奇的黑作坊。图片由执法部门提供
查获现场。图片由执法部门提供
执法人员在现场查获的半成品。图片由执法部门提供
执法人员在现场查获的黄油、抹茶粉等原材料。图片由执法部门提供
执法人员对部分原材料进行现场销毁。图片由执法部门提供
执法人员在现场查获的包装材料。记者王潇潇摄
宣称最多一天卖了0盒
这款三无曲奇到底是怎么红起来的?
从一二三线城市的都市白领,到小乡镇的小镇青年,仅仅四个多月,CHIKO这款没有任何品牌基础的曲奇饼干,横扫朋友圈,创始人宣称最高一天卖了0盒!而且如果你想吃这款曲奇饼干,有时候还要拼运气和速度,以至于还出现了代购黄牛……
那么,这款网红饼干到底是怎么红起来的?
某代理商说,CHIKO走的是代理制度。根据拿货量的不同,代理门槛主要分成了合伙人、总代理、一级代理、二级代理、特约五个等级。
代理商在拿到所在城市的代理权之后,就开始在当地的新媒体上进行大量广告投放。
在当地的 除了发展代理商、大量投放本地 “网红曲奇爆红的路径与曾经短暂流行的掉渣烧饼等实体店的模式如出一辙,只不过把那些营销手段搬到了网上而已。”在杭州从事餐饮十多年的张先生一眼看穿了其中的套路。
推广靠拼命发展代理
这种微商模式搞不好就变传销
仅用了短短数月,CHIKO从一个初创品牌到风靡朋友圈,除了不惜成本投放广告,分布在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代理在背后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前天下午,“CHIKO创始人”仍在微博推销曲奇并发展代理。
在CHIKO的商业模式中,以创始人许某为核心的团队负责生产和发货,代理负责下单、推广以及推荐新代理。
从去年10月底开始,小欣在朋友圈开始发CHIKO的信息,几乎每天都有七八条。从她发来的资料看,CHIKO曲奇分销体系一共有四级,最高的是总代理,然后依次是一级代理、二级代理和特约代理,每个代理都有首次拿货的门槛。
网红曲奇业务模式制图高薇
具体为,总代理需要一次性购买盒,每盒元,共计52元;一级代理需要购买盒,每盒元,共计20元;二级代理和特约的压力比较轻,只要购买50盒与10盒。CHIKO规定,各级代理的终端销售价不得低于每盒元。
为了尽快发展代理,和多数微商一样,CHIKO有自己的推荐奖励机制。比如,总代理及总代理以下级别推荐总代理给公司,给推荐人一次性返利0元。一级代理及一级代理以下级别推荐一级代理给公司,给推荐人一次性返利2元。
在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稽查大队相关人员看来,这个所谓的一次性返利有可能打了传销的擦边球,“如果上下层级内部有再分配,就涉及到传销了,具体还得看账目。”
在家躺着发发名人名言,晒晒大把的现钞
我朋友圈的微商们
我身边有很多微商都发了财,至少看起来是这样子。
他们的朋友圈里随便一打开,关键词肯定有:“敞篷车”、“游艇”、“潜水”、“红酒”、“美食”、“一个悠闲的下午”……
昨天坐个小飞机去旅游,今天又在32楼的无边游泳池……一个月至少出门旅游两次,全世界快要玩腻的感觉。
他们经营的朋友圈,除了优越的生活,还有大把的现钞,有时收钱都来不及,满屏的交易记录。
微商们在朋友圈经常晒大把的钱(截图)
谁不想轻松发财,过上好生活?她的朋友圈就像一个黑洞,可以把无数人都吸进去。
然后她时不时招代理,发一句:抓住了是黄金,抓不住是流水,别让机会付诸东流!
此外,微商的朋友圈里常常有许多名人名言,借大腕的口说自己的话,比如:董明珠说、撒贝宁说……哪怕他们压根没讲过也不要紧,没人会追究。
微商们在朋友圈发的销售目标(截图)
如果你觉得赚钱也没意思,那么微商会和你说,干了这行还可以实现人生价值!是不是层次又提升了?
我们或许都会被这个黑洞吸入,但不管怎么样,请先保证你卖的产品合规合法。
面膜、玛咖片、酵素、随便果……
你是否也被微商“坑”过?
“我老婆的小姐妹在 他们以每天狂发十多条信息,刷爆朋友圈的速度,叫卖着自己代理的产品。从年微商刚刚兴起的时候,朋友圈里最常见的要数面膜了,之后种类变得五花八门,大到化妆品、护肤品、保健品,小到衣袜、精油、减肥排毒产品。对于产品功效的描述,微商们常常神乎其神,以至于在论坛和贴吧里,常常能看到各种神吐槽,感觉自己被“坑”了。
买家小王就曾网购过假的玻尿酸,用后脸部出现了明显的肌肉僵硬等症状。小王说,玻尿酸打到脸上后,一开始没什么感觉,没过多久半边脸变得僵硬,再仔细一看,发现自己手上的玻尿酸跟网上订的不一样,想找店主评理时,发现店主已经把自己给拉黑了。“现在真的太后悔了,想要理赔也找不到人,只能自己吃哑巴亏了。”
网上有一个帖子,说是买家小刘在朋友的推荐下,认识了一个做内裤生意的微商,买了一条号称能治疗痛经的内裤,结果“穿了该品牌3个月后,困扰我多年的痛经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我被骗了。”
还有很多,如宣传很减肥效果的酵素;能治疗高血压、腰痛、肾结石、颈椎不好、不孕不育、睡眠不好、湿气重、关节痛、胸部发育不对称等功能的玛咖;可以净化血液、排解人体内的毒性,调节人体的酸碱度,有减肥、祛痘、护肝、祛斑、减轻痛经、排毒、提高免疫力、防感冒、除体味等功效的大麦青汁……等等,你是否也被微商“坑”过?
看看过去一年这些被查处的案例
带你重新认识朋友圈里的微商
“云在指尖” 从年10月开始,广州“云在指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 存在问题:打着微商分销名义从事传销
查处结果:没收违法所得万元,罚款万元。
中药减肥丸
年3月-8月,浙江安吉一对夫妻以0.19元/粒的价格,购入“三无”散装减肥胶囊60万粒,自行按照30粒/包进行包装,并贴上“中药减肥丸”标签等字样,通过 他们还以2包1个疗程,每包-元的价格,向下家销售,且招收下级代理商,共计销售约55万粒,非法获利约万元。后经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抽样检测,这种所谓的中药减肥丸,含有国家规定的违禁成分西布曲明,会损害人的心脑血管。
存在问题:生产、销售假药
查处结果:判处有期徒刑6年半至拘役4个月不等,罚款万至1万元不等。
假耐克、假阿迪达斯
年4月起,安徽合肥的微商吴某,在 存在问题: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
查处结果:判处有期徒刑4年,罚款30万元。
国家正在制订管理办法
规范“朋友圈的生意”
在今年的河北“两会”上,政协委员郑军英提交提案,建议加强微商监管。提案建议微商提高准入门槛,进行实名认证,防止不良商家行骗之后迅速抽身,换个账号卷土重来,这也是网上售假和传销商家难以根除的症结所在。
事实上,国家正在计划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对线上销售的管理和规范。年5月,商务部起草《无店铺零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办法》)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办法》对于网店等无店铺经营者的行为,提出了更为细致的管理办法,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将会同电信、新闻出版广电等主管部门,将无店铺零售经营者和相关服务者违反《办法》的行为及行政处罚结果进行汇总,建立不良信用记录和信用评级制度,并实现信息共享。
另外,针对微商群体的全国网络交易平台监管服务系统,也在去年7月1日全面上线运行。
大家都在看
买不买房都要看!近期关于楼市的几个问题一定要清楚
世上最痛苦的事:自己结婚借的彩礼钱刚还完儿子又要结婚了...
寒门学子进得了名校,抹不去贫困烙印?
(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