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5名评标专家犯串通投标罪被判刑人民

「本文来源:央广网」

8月19日,记者从合肥市公管局获悉,安徽5名评标专家犯串通投标罪被判刑,并清出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为了保障市场交易公平公正,针对评标专家,今年合肥建立完善特邀社会监督员评标现场监督机制,实行“一标一评”,年1-7月份,已经扣分处理人次。

通报:5名评标专家犯串通投标罪被判刑

近日,省发改委发布《关于清退评标评审专家陈黄来等5人的通告》。根据通报,安徽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专家陈黄来、王辉、刘纯银、杨峰、陶有抗,因串通投标罪等违法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决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安徽省肥东县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显示,这5人作为安徽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专家,多次利用职务便利,在评审环节为投标单位中标轨道交通等项目提供帮助,违规收受现金,最终受到法律严惩。

按照《安徽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将这5人清退出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相关信息推送至安徽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通报提出,希望全体专家以案为戒、以案示警、以案促改,在申请入选专家库之前以及在库履职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政策规定,信守入库承诺。合肥市公管局要求市县区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部门严把项目考评关,引导专家严肃履行承诺,依法依规履职。

监管:“一标一评”今年已扣分处理人次

为营造公开透明、高效廉洁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今年以来,市公管局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管措施,扎紧防范交易风险的笼子,促进项目交易稳定运行,助力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

针对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出台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组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测试,实行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动态管理。编制公路工程、政府采购等各类交易文件范本55个,并定期开展交易文件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向代理机构发放建议函。

针对投标人,修订出台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加大“双随机、一公开”力度,开展标后履约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交易活动中弄虚作假投标、串通投标、无正当理由放弃中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年1-7月份,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对家竞争主体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并披露。

特别是围绕评标专家环节,建立特邀社会监督员评标现场监督机制,及时制止专家异常言行。加强专家日常管理,实行“一标一评”,年1-7月份,扣分处理人次。常态化开展异地远程评标,切断专家之间、专家与投标人之间的异常联系,保障独立评审、自主打分。同时积极推进“评定分离”,改变专家的决定性作用,弱化专家权重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feishizx.com/hfsxs/23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