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22/5951583.html
日前,宁国市全面总结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出台《建立六级组织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意见(试行)》,全面构建“市委—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功能性党支部—党员楼道(巷、片)长—党员干部联户”六级组织治理体系,探索建立“群众呼叫、组织销号”工作机制,着力打通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纳米”。
织密组织网实现全周期管理
坚持把优化组织体系建设作为完善城市基层党建的基础底盘,从完善上下贯通、互联互动的组织体系入手,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向小区、楼栋和居民延伸,着力激活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在坚持市委的全面领导下,成立市六级组织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市领导联系街道社区组织治理工作制度,定期指导调度组织治理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市委的领导力、组织力和牵引力。街道成立“大工委”,吸纳联系街道市领导,街道党工委委员,公安、城管、市场监管派驻街道负责人,联点共建单位、驻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及兜底管理各项工作。社区成立“大党委”,吸纳街道联系社区负责人、社区党总支书记、联点共建单位分管负责人以及公安、城管、房管、市场监管、数据资源等部门工作人员为成员,负责属地管理各项工作。探索把支部建在小区,统筹小区网格员、联点共建单位、业委会和物业公司负责人、部分楼道长以及联系小区民警和城管执法人员等力量成立小区功能性党支部,负责落地管理小区内各项工作。以社区为单位,对各小区楼栋、街巷、散户、党员干部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摸排,及时选配楼道(巷、片)内党员干部担任楼道(巷、片)长,并出台楼道(巷、片)长管理办法,明确楼道(巷、片)长职责任务和激励措施,进一步提升楼道(巷、片)长履职积极性。同时,推动党员干部服务进户。持续深化开展联点共建工作,按网格为每名联点共建单位职工确定联系住户,剩余部分由街道社区兜底,确保党员干部联户全覆盖。
力量沉到一线服务治理有力
着眼构建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治理体系,持续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引导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力量下沉到一线,责任落实到一线,为基层治理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一方面,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居住小区功能性党支部主动报到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并结合党员及居民专业特长、个人意愿等,组建环境整治、群防群治、纠纷调解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出台《全市志愿者礼遇实施办法》,探索推行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不断提升党员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组织房管、数据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到社区兼职及办公,并按照1个社区安排3-4名工作人员,每名工作人员联系5-6个小区的要求,推进公安、城管等执法力量进小区,切实以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难题。同时,针对无物管小区、开放式小区、党组织力量薄弱小区等现实情况,探索建立小区党建指导员制度,抽调一批转任非领导职务干部担任小区专职党建指导员,指导帮助开展工作。
凝聚共治合力开启治理直通车
着眼拓展共建共治共享的广阔治理空间,积极调动社会各类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广泛凝聚基层治理的最大共识,形成最大合力。
出台《业主委员会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业委会权力职责,完善激励奖惩制度,规范组建和换届流程,探索业委会成员社区党组织审查制度,并通过整合划片、联合组建的形式,不断推动业委会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宁国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实施意见》,建立房管、街道、社区、小区四方监管评价体系,督促物业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服务事项和标准提供相应服务、参与小区治理,着力提高物业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积极打造以党组织为主心骨,驻区企事业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协商解决小区治理相关问题。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社区直通车制度,在社区建立由市领导、联点共建单位主要负责人、社区“大党委”成员、小区功能性党支部书记及副书记组成的工作群,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群管理员。在梳理汇总居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热难点问题的基础上,及时编发社区治理快报,交办问题事项,由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主动领办,联系市领导督办,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回应、困难第一时间解决,实现“群众呼叫、组织销号”,全面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点亮下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