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九种精神,有红色传承,合肥淠河路英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在合肥市蜀山区米长的淠河西路东段上,居住有多户“光荣之家”,名被授予“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共产党员,多名荣获全国各类荣誉称号的先进工作者。路的东边尽头是城区繁忙的五里墩立交桥。

“每当我漫步在这条路上,都会发出感叹:淠河路英雄多”。在这里被称为英雄故事“活字典”的陈相珍告诉记者,退休以来,他一直担任合肥市军休三所第三党支部书记,作为军休所“口述红色革命史”第一人。为抢救淠河路红色资源,陈老一刻也没停歇,积极参与红色主题宣讲活动。“现在我是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先锋宣讲团的副团长,成为‘红色口述史’的宣讲员,为了更好地传递红色文化,如今我还一直在查资料、看档案、走访和考证。”

在向记者说起这条淠河路时,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目光如炬:“这里的团安村小区居住着户从青海基地归来的国之功臣,这里的中电38所有数千人参与预警机的研制,这里的军休三所、四所拥有70多位功勋卓著的老战士,这里有多人扛过枪、打过仗、立过功,其中又有63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这里的医院还有40多人是从武汉凯旋的抗疫勇士。”

百余张照片资料道之不尽的英雄故事

66岁的陈相珍有一只红箱子,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比它更神圣。这只长90厘米、宽和高各60厘米由紫檀木制成的精致红箱子,里面装满了陈相珍多年搜集的淠河路英雄的照片、手稿、档案和功勋章等珍贵资料,“照片多张肯定是有了。从年起,我便开始收集这里的红色资料,现在每一件都用牛皮纸袋子整齐地包裹着。”

“这是前年拍的照片,但已经有几位老英雄过世了,去年干休三所的抗美援朝老英雄有23人,如今只剩18人。”陈相珍展示着老照片,说着说着不禁黯然神伤。

“这位是94岁的王道明同志,在辽沈战役中被重机枪击中过,在他身上留下了5个弹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当时轨道上有一颗定时炸弹,为尽快修好道路,他就坐在炸弹上给战友壮胆。”

“这位是屡立战功的许宝富同志,曾先后参加辽沈、平津等战役,从吉林一直打到广西,素有‘走万里路,打百次仗’的美誉。”

“这位是王新同志,参加了渡江战役,作为滁县军分区的班长,带领一个7人通讯班在长江北岸架设通讯电话杆的过程中,被国民党飞机炸弹袭击后受了重伤。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在部队工作,后来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这两位是医院的朱捷和王联发,年,他们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陈相珍不时从箱子里取出资料,如数家珍。

“这位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李富学,曾和邓稼先等‘两弹元勋’共同战斗在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为造出合格的核武器电雷管,他和队友做了5万次试验。”

“这位是30多年前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优秀边陲儿女奖章获得者任铁安,在基地他每完成一次任务都像过了一次鬼门关。”

“这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的军工装备专家王小谟,他是原中电38所所长,曾在38所工作长达22年,是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在国际雷达装备同台竞技中为国产雷达赢得了世界声誉。”

“这位是中电38所原副所长张德骞,中国现代预警机第一任副总设计师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一张张照片的背后是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陈相珍的讲述下,这些故事似乎离我们又并不遥远。

“九种精神”熠熠生辉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小小淠河路,英雄如此多,又让这里气质非凡。“这里有革命英雄、有科技专家、有功臣模范还有抗疫勇士,也在这里汇集了九大宝贵精神。‘三线厂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预警机精神’‘渡江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老山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抗洪精神’和‘英雄精神’在这里都有生动形象地体现,对于一个只有米长的小路而言,实属不易,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并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陈相珍介绍道。

“去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做了20多场关于抗美援朝主题的宣讲,今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我又开始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讲‘淠河路英雄多’,如今也讲了28场。”

五里墩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街道的推荐下,陈相珍今年已被省委讲师团聘用为“党史学习教育百姓宣讲团”成员,已参加南京、安庆等地的宣讲活动。“目的就是传播红色故事和红色文化,让年轻人更好地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给年轻人鼓鼓劲,告诉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要怕吃苦,不能满足于‘躺平’,要努力工作。”陈相珍谈到了他参与宣讲活动的初心。

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朱迪听了陈相珍宣讲后十分激动,并加了陈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feishizx.com/hfshj/21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