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马拉松越野赛发生事故后,附近村民自发带着棉被上山救人。
这是5月24日拍摄的甘肃白银市景泰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的CP2至CP3赛段沿途。
一场比赛,超过10%参赛选手遇难,22日举办的甘肃景泰山地越野马拉松赛,在世界马拉松赛史上留下惨痛的一笔。
作为一个国际广泛接受的运动形式,因为盲目跟风效仿、水平参差不齐、不顾安全底线等原因,包括山地、越野在内的部分国内马拉松比赛安全事故频发。部分业内人士呼吁,马拉松是一项科学专业的工作,只有敬畏生命、尊重科学,才能让国内马拉松赛摆脱“野蛮生长”的状态。
资深跑友的惊魂一刻不少跑友都曾经历
23日上午,记者医院见到幸存者方媛(化名)时,她已在病床上恢复了意识。但她却记不清,自己在返程的山路上,是被谁搭救。
“60后”的方媛,有7年跑龄。不料这次比赛,让她在“生死线”走了一回。
“赛前当天,我看到天气阴沉,就咨询了当地人,对方说这边风停了,一般会转晴。”方媛回忆,在没有接到组委会的天气预警后,她便带上手机、保温毯、水、纱布、登山杖、防晒帽等物品,准时起跑了。
行至第一打卡点,天空飘起了小雨。风力渐疾,到第三打卡点时,她遇到了一处爬升段,风呼啸刮过,她只能双手抓地。“当时的感觉就一个字,冷!”方媛说,雨虽小但风很大,她看到很多穿着短裤背心的选手,在保温毯中瑟瑟发抖。
在跑至30公里处,她放弃了比赛。返回途中,她没有看到救援队伍,直到最后失温晕厥在地上。清醒时,她已经躺在病床上。
今年1月,方媛刚刚在云南参加完越野跑,那场比赛许多选手因为高原反应弃赛,但年龄稍长的她,不仅完赛,还拿到了不俗的名次。“我每周都在全国各地跑马拉松,有多次越野跑的经历,起初认为不会出事。”她说。
该事件发生后,不少跑友回顾类似亲身经历。36岁的许昊说,年他参加浙江临海柴古唐斯越野赛中,长时间在雨中奔跑,入夜时感觉身体逐渐失温,浑身哆嗦不止,熬到40公里处的补给点,和不少跑友果断退赛。大家挤在一间帐篷里烤火取暖,才转危为安。
如果细节管控到位白银赛事的悲剧本可避免
如今马拉松运动流行成为一种时尚文化,释放了全民健身的需求。然而,部分赛事在低水平运行,承办方、运营机构受商业利益驱动,缺乏安全底线意识,服务保障和应急救援水平甚至还在“起跑线”。
中国田径协会相关报告称,年中国马拉松办赛注册数是场,同比年增长15.62%。
合肥市马拉松运动协会会长魏普龙说,虽然赛事高速增长,但目前我国只有厦门、上海两地,被世界田联组织命名为世界马拉松白金标赛事。当有的城市在向国际高水平赛事看齐时,有的地方却还很欠缺规范性和专业性。
许多国际赛事会号召医务人员当义务跑团,医生在跑步过程中及时发现选手们的身体预警信号,通过劝赛等办法,将选手的安全风险降至最低。“但是国内大多数马拉松赛事,这些措施都不够到位。”他说。
魏普龙曾多年参加美国、日本等国际马拉松赛事。他认为,国内很多赛事的运营机构不专业,医疗保障多是“守株待兔”,固定点位多、流动点位少,应急救援有时捉襟见肘。面对突发状况的“预见力”,成为赛事专业水平高低的一道分水岭。
“如果细节管控到位,白银赛事的悲剧本可避免。”北京来跑吧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赛事经理王毓说,高海拔地区天气反差大,“但强制装备仅有头灯、救生哨、保温毯等,御寒的冲锋衣并未在其中。”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户外运动教研室主任布和说,从应急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来看,极端天气将这些细节放大了。
敬畏与科学马拉松才能跑得更远
条件艰险不代表生命冒险。针对当前马拉松赛事特别是山地、越野等具有较大挑战性的比赛,国家应当整顿规范,以免让悲剧重演。
魏普龙说,许多山地赛事地处高海拔地区,部分地段陡峭难行,人工救援难度大,也容易错失黄金救援期,必须将直升机急救纳入应急方案,确保通信全覆盖。
王毓等业内人士认为,针对国内赛事运营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应从赛事准备、运营管理和技术培训等方面持续加强对体育产业的市场引导,完善办赛行业标准。从专业性的角度看,赛事运营方和主办方应当加强对突发状况的预判,加大对安全防范的投入,有效决断何时应当叫停比赛。
同时,要严格把关运营公司的经验、资质,坚决避免盲目跟风办赛;参赛者们更需有自律意识、敬畏意识,科学评估、安全参赛。
布和说,户外越野跑与城市马拉松有所区别,“越野赛参赛者不仅需要具备体力基础,还需要有户外生存经验、应急意识与专业化处置能力,当遇到极端环境能够自主判断、及时退赛、避免损失。”
23日晚,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加强赛事活动安全管理,进一步压实体育系统的赛事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体育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制度和举措。希望各地能以此为契机,真正刹住部分马拉松赛事野蛮生长之“车”,让悲剧不再重演。
关于越野跑你应该知道这些事儿
专家提醒
针对“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惨剧”,体育赛事运营机构、跑步“发烧友”和专业救援人员等业内人士建议,从赛事管控、赛前准备和紧急自救等方面充分准备,应对训练和比赛“雷区”。
赛事细节决定成败
“赛事细节决定成败。”北京来跑吧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赛事经理王毓说,在赛前,赛事运营机构应与公安、气象等部门充分对接,获得天气预报、地理和气候资料。
比赛前,赛事运营机构和主办方还会不止一次对跑者进行强制装备检查,“包括头灯、救生哨、保温毯等装备,目的就是帮助跑者应对赛道上出现的突发状况。”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体育赛事活动与安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圣鑫表示,越野赛遭遇突发状况后,应尽快启动暂停或中止比赛预案。“在补给点之间,还应设立应急处置的帐篷,并配备相关人员和设施,作为临时避难场所。”
在国内,不少赛事运营机构除了在比赛设置定点位医疗服务外,还会增加移动AED设备,用于应对突发状况。王毓说,除医疗服务外,安保、通讯应急保障车辆也是赛事运营机构赛前准备的重点。
户外安全要牢记
“在长距离越野赛事中,气温骤降会使人神情淡漠、剧烈颤抖、动作无法协调,甚至意识模糊。”甘肃蓝天救援队队长於若飞说,这些就是人体失温的表现。
於若飞建议,跑者赛前最好在越野背包里准备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而且,用于救急的食物,要尽量做到能量高、重量小。“坚持不了怎么办?退赛是最佳选择。”於若飞说。
综合新华社、央视等
他山之石
遇到极端天气?港百这样做:
赛前通知-赛道预警-终止比赛-及时救援
在日前举办的甘肃白银百公里越野赛中,由于遇上极端天气,21名跑者不幸遇难,令人心痛。
事故发生后,引发了人们对于赛事主办方在天气预警、赛道保障和救援能力上的质疑。
突发极端天气怎么办?年的香港越野赛(港百)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后来有关停赛、救援等报道也在跑友圈中刷屏。赛事组委会在一些细节上的把握值得借鉴。
港百是一项在亚太地区最知名、最富竞争力的越野跑赛事之一,每届都会吸引大量的越野跑爱好者积极参与。赛道终段从大帽山沿路而下,整段路程累计爬升超过米。
年1月23日,一年一度的港百开跑,有超过名跑友前来参赛,恰巧那一天香港的气温创下了数十年新低。据跑友“奶黄包包包包”回忆,在比赛开始前,组委会便发出低温通知,称香港将迎来“最寒冷的一天”,并告知选手一定要带上长袖保暖衣和外衣,进入夜晚后的山区会非常难熬。
早晨8点,比赛鸣枪,当时的气温只有8℃左右。比赛进行到下午4点左右时,有人在赛道前方预警——大帽山已在结冰。进入夜晚,雨夹雪开始,此时已经有数名选手登上大帽山。
由于持续冰雪凝冻天气,尽管有些选手很不情愿,组委会最终还是在24日清晨决定终止比赛,已行进到CP9的选手不再继续前行,此时距离比赛设定的30小时关门时间还有8个多小时。随后,志愿者和救援队开始沿途检查,带回一个个未完赛选手,并逐一解释,一些受伤的选手也得到了及时救治。
虽然当届比赛依然有不少槽点,但港百组委会果断终止比赛的做法值得称道。据统计,当届港百的志愿者超过人,寒冷中他们坚持的时间比选手更久。有跑友表示,没有他们,就没有港百越野赛。
本文来源: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