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项目正在推进将尽快启动

去年,合肥市正式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年多以来,合肥市集中力量建设,不少项目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值得期待的是,合肥市还将尽快出台《关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实施意见》,届时打造创新之都将有明确“线路图”。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已上报经过近两年的科研攻关,合肥光源恒流运行关键系统改造项目通过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专家测试,7月25日正式启动恒流运行,这标志着合肥光源达到国际三代光源的运行水平。本次系统改造升级,改变了以往每隔8小时需停机注入能量的运行模式,成功实现不间断供光的恒流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光源使用效率。改造升级后的合肥光源总体指标和运行流强、束流轨道稳定性、开机率、辐射剂量等关键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指标。其实,这只是合肥市集中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科学中心的不少支撑项目都获得了积极进展。其中,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园区工程项目获省发改委立项批复,该项目建设地点为庐阳区三十岗乡,包括科研楼、学术交流中心、生活配套设施、国际人才公寓、用户设施、科学家工作室、科研实验厂房等等。此外,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已经上报国办等待批复,大气环境、类脑实验室等标志性项目也已经启动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和未来网络实验设施扎实推进,人工智能平台、天地一体化网络合肥中心、离子医学中心等创新平台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区域中心项目通过复审。尽快启动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去年9月,我省印发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年)》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滨湖科学城。目前,合肥滨湖科学城总体规划已经正式启动招标。按计划,今年12月,中标单位将提交总体规划的最终成果。此外,安徽创新馆完成“展陈与功能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也已经完成了标前公示。合肥的创新发展,得益于开放合作,更需要开放合作。而在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方面,合肥市今年上半年新增两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还在上半年加入“G60科创走廊”。合肥市将对照“坐标系”,提升站位、开阔视野,把合肥的科技创新和相关规划,与“G60科创走廊”升级版规划衔接好。接下来,合肥市将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龙头,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尽快启动合肥滨湖科学城(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建设,切实在科技创新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当好示范;高标准加快推进安徽创新馆规划建设,筹备举办全省科技创新成果展;配合争取更多大科学装置落地,推动各类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发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公开征集LOGO为充分展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科学中心”)鲜明形象,打造科学中心独特品牌,提高科学中心知名度和影响力,我市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LOGO设计方案。此次征集活动旨在确定科学中心LOGO,通过形象的LOGO让社会大众了解科学中心的主体、内涵和外延。征集时间为年8月20日~年9月15日(电子邮件以收件时间为准,过期视为无效作品)。征集作品规格要求为A4幅面绘制成型电子图片,须为RGB模式的JPG或者PN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dpi。应征作品必须附上创意和设计理念说明(包括作品主题、设计创意、颜色搭配含义等)。内容上要求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构思新颖、寓意深刻,具有科学、创新、开放及产业发展等元素,能充分反映“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理念特色。提交的作品需美感、动感和时代感兼备,设计理念新,视觉冲击力强,便于识别、记忆和推广。此外,应征作品须适用于平面、立体和电子媒介的传播,满足各种材质制作需求。参加活动者可同时提交多套设计方案,作品须为原创,此前未曾发表,无知识产权争议。作者务必保留分辨率至少为dpi或者矢量的原始设计图,以便主办方用于各大宣传活动。合肥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办公室将组织人员对应征作品进行认真筛选、讨论、审核,选出入围复审的作品。终审将采用入围人员现场答辩的形式进行,由专家评委现场打分,最终确定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分别给予投稿人00元、元、元奖励。投稿作品须认真填写应征信息表,注明应征者姓名、身份证号、单位名称、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将作品和应征信息表(附件)以电子邮件形式投稿至: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feishizx.com/hfszy/222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