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其中点名了12座中心城市。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
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
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这12座中心城市,肩负的是引领城市群发展的重任。
这份文件,着眼的是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从全国范围而言,要落实到城市群上;而从城市群战略而言,则要落实到中心城市上。
所以,这份文件提出,构建“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莫斯。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是这12座中心城市。
其一,这12座城市基本都属于国家中心城市。目前,我国确定了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等九大国家中心城市。这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全部在列。另外三个城市分别是香港、澳门和深圳。
其二,这些城市对应的均为国家级城市群,这些城市在城市群中各自处于主导地位。
目前,我国共有20多个城市群,其中有八大国际级城市群,分布全国东南西北,除了东北地区的哈长城市群之外,其他城市群均出现在这一次的文件当中。
其三,粤港澳大湾区首提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三地,正是因为其特殊性,所以才提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地位中心,这种提法是第一次出现。
深圳虽无国家中心城市之名,却有国家中心城市之实。而香港、澳门有其特殊性,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出现在名单中十分正常。
为什么没有合肥
作为网红城市,合肥在过去一年出尽风头。
奇怪的是,同为强省会城市,成都、西安、郑州、武汉皆在内,为何合肥却落榜了?
原因是,这份文件着眼的区域协调发展,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为带动。无论合肥还是长沙,都不涉及国家层面的城市群,这些城市在所波及的城市群里也非主导性城市。
合肥。年,合肥首度并入长三角城市群,虽然地处长三角边缘,但这一概念为合肥带来巨大的光环效应。
但正如前所述,在整个长三角布局中,上海是龙头,杭州、南京属于次级的城市圈龙头,合肥的地位与杭州南京有些相像,但在城市能级上明显弱于杭州南京,在城市群中的引领作用更小。
但是合肥的区域位置太好,是中国城市群最密集的地方。合肥的都市区位置相当有优势,周边城市能拉合肥一把。
一个有希望的城市,前三条必须具备高铁时代的节点城市、人口流入或回流、强有力的教育资源,合肥就是满足这些条件的一座城市。
合肥比南京还要厉害,因为中国的大型的高铁,通过合肥的有7条,合肥是高铁时代的爆发城市。
“合肥是高铁时代的暴发户”,城市规模扩张迅速,经济、金融、房地产发展很快。眼下合肥时钟型高铁即将成型,高铁枢纽带给合肥的红利会越来越多。
“十三五”期间个国家大型高铁枢纽站规划名单中,合肥上榜国家重点打造的“14个全国性高铁枢纽城市”!
合肥作为人口流入城市、作为全国四大教育基地之一城市以及中部崛起城市,在全中国高铁时代新机遇下,合肥将成为快速发展的爆发城市。
可以说,合肥现在在高铁上占有绝对优势,借力高铁,快速崛起,不仅合肥的交通优势得到强化,合肥的地位、城市价值也将大幅度提升!
2年后,合肥将成为特大城市
根据《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合肥将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年,市域总人口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78%,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年合肥将成为特大城市!
高铁大发展
通过10年的努力,合肥已经成为全国19个综合铁路枢纽之一!目前,正在搭建米字形高铁网,未来建成辐射九个方向13条线路的大枢纽!
预计建成5条地铁线
预计到年前后,合肥市地铁1-5号线(也就是市区地铁)将全部通车。
以合肥为中心规划的6条骨架城际铁路和4条都市区城际铁路都将完工,规划范围共涉及安徽省内的11个市。
根据规划,到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在肥投资的世界强企业数超过50家,市区常住人口达到万人,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根据《合肥都市圈-年的规划方向》,合肥都市圈的战略定位是:打造成长三角重要增长极、安徽省核心增长极、国家重要的自主创新基地、现代产业基地、安徽省核心增长极。
未来的城市竞争格局
无论是从政策路径,还是城市发展趋势来说,未来的城市竞争格局已经日益明晰。
其一,城市群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未来城市之间的比拼,不再只是单个城市之间的量,而涉及城市群的较量。城市群内部的融合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马太效应,助推中心城市的进一步强大。
其二,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共有九大国家中心城市,这些中心城市分布于东南西北,在不同区域起到中心引领作用。
其三,强省会的引领作用也会日益明显。过去对于强省会,批评之声颇多,现在强省会引领作用不够,成了受批评的理由,这说明更高层面对于强省会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成都、西安、郑州、武汉在强省会上的作用有目共睹,未来济南、南京等地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想要了解更多楼市信息吗?
快添加小编拉你进群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