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庐阳两会众智共谋,区政协三届五

  1月8日上午,历时三天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合肥市庐阳区第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区政务中心大礼堂胜利闭幕。

会议现场

  会议听取了唐亮所作的区政协三届五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报告;通过了区政协三届五次会议决议。会议选举丁凤云、朱春荣、余国金三名同志为区政协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参会委员举手表决

  下面阳阳带您回顾一下区政协三届四次会议提案的办理情况,并为您介绍区政协三届五次会议提案的收集情况。

  区政协三届四次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专委会共提交提案件,其中:关于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46件;经济建设方面21件;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方面19件;社会法制方面38件;其它方面11件。经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审查,确定立案93件,未立案的42件作为委员建议处理。

  目前,这些提案办理答复率%,在办复的委员提案和建议中,所提问题已经采纳解决的75件,占总数的55.6%;所提问题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49件,占总数的36.3%;因受客观条件限制或其它原因一时不能解决的11件,占总数的8.1%。

  区政协提案委员会今年共收到提案件,其中委员个人提案件、委员联名提案12件、政协专委会集体提案2件。   在1月7日召开的区政协三届五次会议提案委会上,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对收到的提案进行了初步审查,拟立案87件,其余28件将作为建议处理。

  据统计,立案的提案中经济方面14件、教科文卫体方面18件、社会法制方面19件、城建城管方面24件、其他方面12件。

  

  今天的两会特别报道,阳阳带您继续“细品”《政府工作报告》。

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精彩开局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下)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阶段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9%左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居民可支配收入与GDP同步增长;万元GDP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市控目标。

  关键词:产业集聚

  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推动金融业、特色商贸业、高技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打造辐射全省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地。

做强金融业

  吸引恒丰银行、浙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驻区发展,力促渣打银行等项目落户。

  加快华泰人寿等项目早日开业,打造长江中路—北一环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部基地。   创新发展新兴金融业,加快推进鼎鑫金融大厦、正奇金融大厦建设步伐,力促新加坡皇桥资本、天逸金融保理等新兴金融业尽快落户,打造临泉路—肥西路新兴金融机构总部基地。   培育金融生态服务链,依托长江路、阜南路、北一环金融机构集聚优势,加快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力争引进中银律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等在我区设立分所或合作所,打造阜南路金融服务机构基地。   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打通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互利共生的桥梁,着力构建完善的金融生态圈。做优商贸业

  加快推进城隍庙二期改造,结合轨道交通建设,探索三孝口、四中区域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有序推动淮河路周边18条小街巷改造,不断丰富百年淮河路、时尚漫街区内涵;

  盘活七桂塘街区各方资产,加大主导业态和品牌企业引入力度,不断提升艺术街区品质。

  探索建设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示范街群,建设“云上商街”智慧商街平台,发展线上线下并行的街区消费模式。

  推动特色楼宇集群集聚,打造长江路及周边高端商贸楼宇群、北一环金融聚集带楼宇群、四里河路至临泉路总部经济带楼宇群。

  大力发展特色电子商务产业,推进互联网+园、互联网楼宇、电商集聚区、互联网小镇建设,加大创智天地跨境电商园、“互联网+”中辰创富平台分园招商力度。

做大高技术服务业

  推进庐阳工业区、大杨产业园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清理,鼓励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参与打造载体平台、孵化平台和助创平台。

  加快打造“十大都市科技园”,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数字内容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跨境电商等高技术服务业,谋划建设健康产业园。

  启动“”科技行动计划,力争全年引进3个高层次科技领军人物、扶持50个创业团队、培育家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

  加快与安徽出版集团战略合作,积极打造印刷文化产业主题园数字印刷基地,进一步优化奥瑞数控等智工厂项目。做活文化旅游业

  编制完成合淮路以西片区旅游概念性规划,加快推进滁河干渠二期、庐阳国家湿地公园、王大郢特色小镇等建设。

  积极推动水博物馆、“世界印象”主题文化公园、合肥行政学院、源泉博物馆、志邦家居博物馆等项目早日落地。力促桃蹊水果农场等转型提升,发展生态体验和养生度假旅游。

  注册“美食东瞿”、“艺术崔岗”等商标,建成徽宫苑,继续举办节庆活动和品牌赛事,全力打响长三角最美滨水文化生态休闲区品牌。

  深度挖掘老城历史文化资源,努力提升文化旅游品质。

  关键词:品质提升

  紧抓合肥市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契机,大力实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旧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城市管理,优化生态环境,着力提升城区形象。

推进旧城改造

  加快五里片区A组团和桃花片区征迁改造,完成李小郢等项目征迁扫尾,启动五里片区C组团、群力巷、韩小店、老五里、科研所及周边等城中村危旧房改造。

  进一步推进回迁安置,新建三十岗二期、山林岗一期、湖畔新城二期、景湾等安置房,完成四里河畔、建材一厂、三十岗集镇一期、小钱郢、梅小店等复建点建设,确保50万平方米安置房顺利回迁。

  开展食品公司宿舍、杏建小区等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完善基础设施

  对接市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建成龙潭桥路、凤凰山路等道路,启动灵璧路、大房郢路南段等城市支路建设。

  对寿春路等主次干道基础设施进行优化,沿街立面进行美化。

  探索实施四牌楼片区空中廊道工程,新建二层空中步行连廊。

  在一环以内推进畅通“微循环”工程。继续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新建茨河路等二环内公共停车场,不断缓解交通压力。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全区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全覆盖。

  加快实施城区地下老旧管网和防洪、积涝点改造,推进生活污水、雨水收集调蓄等工程建设,着力打造“海绵城市”。提升管理水平

  构建覆盖区街居、联通各部门的“大城管”信息网络,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常态化水平。

  全面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强力实施以摊点、违停为重点的十项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全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定岗人员的考核,加大夜间街面秩序管理力度。

  全面实施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逐步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

  紧抓全市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契机,不断增强公民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优化生态环境

  实施水环境治理,加强水源地保护,启动景湾片区等水源地土地整理项目搬迁,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二、三期项目建设,申报四期项目。

  不断巩固和深化河(段)长制,开展水污染防治,确保水质持续改善。

  以PM10、PM2.5污染防治为突破口,继续抓好工业废气、城市扬尘、餐饮油烟、秸秆焚烧等专项治理,确保年度空气质量达标。

  继续以“三线三边”为突破口,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加快建设绿色空间体系,力争全年提升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70万平方米。

  关键词:开放创新

  紧抓国家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把握合肥市建设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契机,不断加快开放合作步伐。

构建“双创”体系

  推进庐阳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以中科大IE果园、合肥谷歌开发者社区、合肥创客联盟为代表的创客平台,力促赛伯乐创业生态园等平台落地。

  继续举办第二届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落实“创业江淮”计划,推进人才强区举措,开发庐阳区人力资源大数据库,谋划建设人才产业园。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加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推广力度。争取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拓展对外合作

  融入合肥跨境电子商务港一体化建设,加快与中国邮政集团合作,打造集跨境电商孵化、平台建设、移动支付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落实合肥国际内陆港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托铁路货运中心,打造长三角区域货运和商品集散中心。

  主动参与长三角城市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俱乐部活动,举办全球福布斯高峰论坛峰会。继续围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一批重大央企推介合作项目。

  高标准建设临泉庐阳产业园区,积极做好农交会、文化节等大型活动的参展工作。加大招商引资

  发挥专业招商小组作用,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加大对现有地块及楼宇资源的策划和包装,加强与世界强、中国强以及央企、知名民企合作,不断提升引资质量和层次。

  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依法依规完善招商引资政策。突出项目招商,实行重点信息领衔责任人制度、重点项目跟踪服务人制度,加强项目用地、审批等环节保障。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力度,开展各种专场招商推介会。

  关键词:共享发展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力塑造共享发展品牌,努力构建共享发展机制。

保障和改善民生

  精心实施省市民生工程,加强民生工程绩效管理,加大建后管养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全力做好就业促进工作,重点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

  构建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机制,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一体化,切实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加大惠残民生保障力度,构建社会化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

  加快区级公益性公墓建设。

  继续推进全国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试点,积极开展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部分学校建设,高起点筹备建设国际教育园区,创建全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

  加大对民办园和幼儿看护点的监管,建成5所公办幼儿园,构建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

  打造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建设国家级数字化学习中心,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继续依托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内外资源,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巩固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继续丰富“医联体”内涵,探索实施医养结合服务工作。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积极争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强化妇幼保健服务。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

  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打造“互联网+”全民健身智慧平台。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争创全国社会治理服务创新试验区。

  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创新园作用,力争全年新培育15家服务社区的社会组织。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成“天网”支网建设,做好反恐维稳工作,全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拓展信访渠道,加大对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控制、调解和处置力度。发挥专业打传队伍作用,严厉打击各种传销活动,争创无传销城区。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全区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消防等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十二五”完美收官

“十三五”扬帆启程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feishizx.com/hfszy/18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