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地话说合肥历史文化
合肥,襟江带淮、奔腾发展的安徽省会,也是1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秦代置合肥县,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故地、包拯故乡、淮军摇篮”著称。
1、三国文化
1简介
三国时期,合肥一直为曹魏驻守的重镇。由于合肥具有“淮右襟喉之地,江北视为唇齿”和“腹巢湖,控涡颍,膺濡须,枕潜皖,实用武之地”的重要战略地位。所以围绕着合肥的控制权,魏吴两军在此频频交火开战,不断点燃硝烟烽火,导致这块土地成了名闻遐迩的三国古战场。最著名的战役有:“张辽威震逍遥津”;“满宠守株待兔斩吴兵”;“魏将张特计退吴将诸葛硌”。其中,张辽威震逍遥津”战场遗址就在今逍遥津公园一带。曹操为抵抗东吴水师来犯,教练强弩手而建。史载,东汉末年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点将台,台基峻峭,边沿勒以砖石,故名“教弩台”。由于魏、吴在合肥进行了长达32年的争取,遗下众多与三国有关的故址。
2相干名胜古迹
逍遥津公园位于老城区东北角,古为肥水上的津渡,与教弩台仅一步之遥,以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而载入典籍
三国遗址公园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淝河故道北岸,史称三国“合肥新城”
三国历史文化馆位于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是对全部“三国”的构成、昌盛、归晋等进行系统的介绍,而且还有幻影成像等科技表现手段,人物、军事、科技等内容非常全面,通过专门的讲授,能让人对全部3国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教弩台俗称“曹操点将台”,在市内淮河路东段北侧,明教寺,距淝水、津水和逍遥津都不远。史载,三国鼎立时期,魏主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
周公山位于肥西县焦婆乡境内,海拔米。山上绿化苍翠,环境优美。相传三国东吴名将周瑜幼年时在此读书,后人为记念周瑜,故以“周公”为山名。
……
2、包公文化1简介
合肥是包公的出生地,也是他读书成长、尽孝从政的地方,包拯在这方沃土上整整生活了41年之久,可见包公与合肥人民感情之深厚。包拯生于合肥,死于合肥,葬于合肥,且还在合肥做过官,造福一方百姓,合肥人民皆感恩戴德,以他为荣。包拯死后的第四年,为缅怀包公,合肥人就在当时庐州城内兴化寺修建了包公祠,其后,各地也都出现类似的纪念活动,代代流传,有口皆碑。合肥包公祠是国内最早的,影响最大的,但同时,在漫长的千年岁月中,历经沧桑。历朝历代都不乏修缮工作。清光绪八年,李鸿章捐巨资修复“包孝肃公祠”,才有了今天所见到的景点。
2相干名胜古迹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坐落在合肥环城南路东段风景优美的包河公园香花墩小洲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
包公墓园,全称包孝肃公墓园,位于合肥市内包河南畔林区,与包公祠牢牢相连。
包氏宗祠位于肥东县解集乡大包村。为北宋名臣包拯的家族祠堂,南距包拯出生地小李蛮村(原名小包村)仅2千米
……侠骨柔情与诗情画意
与雄姿英才相应的是合肥的侠骨柔情和她的诗情画意。
谢家池坝旁,古名笛筝浦,就是关于一段英雄柔情的传说。当年,一代枭雄曹孟德携歌伎美酒来到金斗河上,筝笛齐鸣,鼓乐助兴。忽然一阵狂风吹覆座船,美丽的歌妓葬身水底。从此“渔人常夜闻筝笛声。”虽然,金斗河、笛筝浦在沧海桑田变迁中几尽消失,但这段英雄柔情的传说让人遐想不断。
历史上,这一带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吴越文化的融合地带,历数千年历史的沿革积淀,不显山不露水的合肥积够了足够的底气,常常隐现着卧龙般的人物,包公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
包公,原名包拯,出身于今肥东县包村。经过各种媒介的传播,廉洁公正的包青天形象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在世界范围内构成了独特的包公文化。
今天的包公文化园,主要包括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著名景点。它庄严肃穆,环境优美,波光涟漪,垂柳依依。
包公祠全称包孝肃公祠,旧址为包拯幼年读书的香花墩,明嘉靖年间始建,太平天国时毁于烽火。清朝,同为合肥人的晚清重臣李鸿章筹资重建。
六角亭内的古井,相传此井的水清官好人喝了无事,赃官和不孝之人喝了会头痛,故称廉泉,这固然是传说,寄托了黎民百姓对包青天的无穷崇仰。
来包公园的人总要看看包公墓,去走近他的铮铮铁骨。宋嘉祜七年,包拯病逝于河南开封,朝廷追封为礼部尚书。第二年八月,护表归葬故里肥东大兴集。由于战争频发,墓园遭到损坏。年,省市政府根据百姓欲望,迁安包拯遗骨于此包河之畔,重建墓园。
墓园内有享堂、包拯家训、和石文石碑,为名家要人题写,其中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所书《孝肃包公传》。
包拯墓室是墓园的主体核心,行走在长长墓道里,恍如穿越一千年的历史时空,心灵为之肃静虔诚。
墓志铭是由包拯生前同寅、密友吴奎撰写,洋洋多字,记录了包公脚踏实地,无私无畏,为革除弊政,为强国富民而奋斗的一生。
清风阁,宋式风格建筑群,是年为记念包拯诞辰千年而建。清风树傲骨,“清风”包括家乡人对这位引以为豪的大清官包公的敬佩。
包公文化园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的包公文化景观,见证了包公铁面无私的真实生活,它的独一无二让合肥有了世界其他城市所不具有的特殊文化元素。
“我家住在赤澜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赤澜桥是乡野渡口,昔日的涓涓流水见证了一段缠绵悱恻的感情。战乱中浪迹天涯的大词人姜夔心仪合肥两位弹琴操筝的柳氏姐妹,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热忱、包容的合肥人慰藉着一代词人孤寂的心灵,给了他家的温暖。
稻香楼古木参天,环境幽静。明清易代之际却是刑部尚人龚鼎孳为秦淮名妓顾媚所筑的爱巢。自号稻香老农的龚鼎孳在故乡的山水怀抱中与红艳唱和、留有真挚的情感传说。“秦淮8艳”中,惟有安身合肥的“横波夫人”顾媚善始善终。红颜有幸,合肥这方热土是善待真情女子的。
这委宛动听的《小辞店》讲述的是一段缠绵的爱情故事,从一个侧面昭示了合肥女子对真爱的向往和寻求。
与珍视男女真情相对的则是合肥人的孝义情怀。今天的三孝口是繁华的市区,它就有关于张氏三兄弟一段感人的孝道传说。
在现代史上,合肥这块沃土上还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女性,像龚普生、龚澎、徐畹球龚氏三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张氏四姐妹,她们的修养学识、她们的人生际遇,弥漫着诗情画意,长留在众人的记忆中。
吴头楚尾,南北融合。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合肥人豪放豁达的天性和崇文尚武的侠士风范;长时间的中原文化浸润又使得他们清廉孝悌、重情重义。同时,由于战争造成人口的流失和外来人口的不断迁移、通婚、融会,使得合肥具有包容与开放的鲜明的城市文化内涵。在历史的积淀中,合肥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内涵,像取得国家非遗的黄梅戏、庐剧、门歌、火笔划、洋蛇灯等,犹如一股清流,滋养着合肥这方热土。
科教名城与魅力滨湖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奔腾澎湃,合肥又迎来了她新的机遇。
大建设大发展大环境,3大推动,合肥发出了逾越式发展的最强音。
她,是综合性工业城市。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庐阳工业园、包河工业园、龙岗综合经济开发区,架构起了合肥工业城市的完善布局,许多著名企业落户合肥,蓬勃发展。
她,是美丽的园林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合肥重视历史与现实的融会,讲求城市的品味与情趣。在原环城林带基础上建设构成的带状敞开式的环城公园,它抱旧城于怀,融新城当中,城中有园,园中有城。董铺水库、天鹅湖、翡翠湖、南艳湖让合肥有了灵性、有了波动。
她,是著名的科教城市。这里知识密集、人材荟萃。3面环水的科学岛被李政道、杨振宁盛赞为“皖中硅谷”,她具有中科院合肥分院等各类科研机构余所,以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为代表的近40所高校每一年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
到二十世纪,又一名人物从合肥走出,走向了世界的科技舞台,成为全球耀眼的科学巨星。他,就是杨振宁,年出生于合肥,年,杨振宁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芝加哥大学。年,他与李政道以他们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取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合肥作为科教名城的一名标志性人物。
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合肥最为居中,同时有一个独特的特点是濒临我国第五大淡水湖——。
浩淼的巢湖,水天相连,一马平川。湖面上渔帆点点,渔歌阵阵。被誉“湖天第一胜境”的中庙、姥山岛、文峰塔彰显了独具一般的文化底蕴。
如今,合肥的建设者们大手笔做大文章,走近巢湖,得水之灵性,借水之便利,打造滨湖城市。
风云际会的合肥,已在振翅高飞。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是她3张靓丽的名片。相信,不久的将来,她将是一个富裕繁华的美丽家园、一个文明和谐的精神乐园。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