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卫视闹乌龙,新闻字幕称江苏省合肥市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0565.html

湖北卫视闹乌龙,新闻字幕称江苏省合肥市!

作者:谢吕容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今天一早,微博网友将湖北卫视送上热搜,原因是该省级媒体在新闻字幕中称“江苏省合肥市”。这样低级的常识错误不管是忙中出错,地理常识不过关,还是把关不严,缺乏审核机制,都不应该出现在湖北卫视这样的省级媒体,往大了说,疫情期间,湖北媒体频频出错,暴露了湖北媒体的整体水平和业务能力。

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合肥市,这应该是初中生就知道的地理知识,湖北卫视的字幕组成员怎么会不知道呢?不过,也可能忙中出错,媒体在疫情中也是非常辛苦的,一下子想不起来也很正常,而且,像网友说的,“江苏合肥,安徽南京,没毛病”。

但是,锅不能字幕组自己背,我们知道,传统媒体都会有审核机制,有一审二审甚至三审,这样的错误一个人看不出来吗,一群人也看不出来就很过分了!

虽然在微博上,很多网友都将这个乌龙当成玩笑,对这样的错误比较宽容,调侃调侃就过去了。

但是,玩笑归玩笑,事实还是事实,人家辛辛苦苦冒着生命危险去援助,堂堂省级卫视连哪家的都没搞清楚,更加没有负责任把关好,应该彻底深思啊!

江苏省合肥市?简单的一个错误,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少:

第一,新闻竞争加剧之下,采编人员发稿一味求快导致。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容易出现求快抢发的状况。采编人员为加快进度,审核粗糙,把关人审核不严谨,易引发错误。

第二,这个错误一个是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问题,一个是底子薄,通识教育不够,基本人文素养不足,一个好记者要具备足够的文化、社会生活常识及正确的道德和价值取向,一个有深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第三,浮躁是媒体病,心猿意马就容易出错,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影响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差错无小事,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都依赖于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把关能力。

如何防止差错?

无论电视还是报纸互联网,采编从业者都应当是规范、雅致、博学的文字工作者。

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一个独立的工种,有自身的学问,古谓之“校雠”,绝非“挑错别字”那么简单。

坚持对新闻品质与职业素养的追求,保持对文字、对受众的敬畏。

认真审查、精细修改,是消灭文字差错的关键。

不能一味求快,打出字句后应逐字逐句,仔细检查。

对于不能确定的字词句,应积极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核对判断,自觉养成在文章发布前做好校对习惯。

对于编辑和校对、审稿等环节来说,要善于利用新技术,对文本进行交叉检查,以达到文字质量“零差错”效果。

强化防差错意识,提升采编校水平。

新闻记者的知识面、知识储备高下有别

一个记者是博学多识还是知识贫乏,决定了业务水平的高下。

如果知识广博,就能敏锐地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然后通过深入采访,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新闻作品。如果知识贫乏,容易造成难以与人沟通的尴尬局面,甚至漏洞百出,贻笑大方。

另外,知识面不一样,记者发现和判断新闻的敏感度就不同。

反观这次疫情,不仅仅是此次乌龙事件,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湖北媒体闹出了很多笑话,让人痛心。

疫情面前头版仍发万人聚餐。

1月19日,楚天都市报竟将《百步亭四万余家庭共吃团年饭,一万多道菜品映出邻里温情,二十届万家宴见证社区和谐》放在头条,而另一条1月20日的《武汉今起派送20万张惠民旅游券,大年初一到十五免费游黄鹤楼等30个景区》文章,在疫情面前显得如此刺眼扎心。

疫情期间,当万人收拾行囊、撤离武汉时,除了医护救援队伍,全国各地的主流媒体记者也正在逆行前往这个病毒风暴中心。这些媒体记者让我们在朋友圈、微博、网页上点点手指刷新,便能迅速获知疫情前线最新动态。

来自财新、新京报、界面、澎湃、北京青年报、中国经营报、第一财经、中国新闻周刊、中国青年报、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的记者们深入一线,给我们传递真相,与我们共抗疫情。

但是,武汉的主流媒体连出三篇奇文《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2月12日,长江日报)、《“疫”流而上,何不多给武汉市长暖暖心》(2月11日,汉网)、《流产10天后,武汉90后女护士重回一线》(2月12日,武汉晚报),篇篇都是高点击率,“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feishizx.com/hfsms/178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