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监管平台上显示的监督信息
茨山河“注清水”
志愿者向河边居民了解情况
湖北府河垃圾污染状况
韩煜并不惊讶。溶氧仪的数值多次定格在0.4mg/L,这表明他正在检测的板桥河属于黑臭水体。一直浮在心里的疑惑得到了印证。
淠河月亮岛河段则颠覆了鲍玲童儿时的印象,河面上有许多的漂浮物,散发的臭味令人作呕,三个检测点的数据显示,该河段符合轻度黑臭水体范畴。
不过,这些志愿者检测出的黑臭水体均不在住建部和环保部公布的黑臭水体清单上。
今年2月,住建部、环保部公布了首批全国地级城市及以上黑臭水体的名单,共计条。截至目前,黑臭水体的总数为条。近一年时间,全国城市黑臭水体的数量增长条。
增长缓慢或许不能反映城市黑臭水体的真实情况。今年夏天,75名大学生志愿者根据住建部、环保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要求,检测了全国24个省市的83条河流(湖泊),根据样本推算,住建部公布的黑臭水体数量可能只有黑臭水体真实数量的三分之一。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计划时间紧、任务重,地方政府面临极大压力。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丁爱中直言,一两年时间把城市所有的黑臭水体都治理好是不现实的,压力之下,不排除地方政府存在瞒报的现象。
未入黑臭水体清单的家乡河
年夏天,韩煜、鲍玲童、杨艺涵等75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各自的家乡,带着求证的目的用仪器检验家乡河流的水质状况。
对于参与调研的初衷,韩煜说得轻描淡写,但其实他在高中时期就参与过合肥市另一条河流的环保调查。
板桥河,横穿合肥北城区,是合肥南淝河的最大支流,全长约13公里,水质情况直接影响合肥全市的水体质量。
韩煜检测的是合肥市板桥河(龙潭桥—沿河路)段。这一河段位于主城区,人口居住密集,“因为再往北,周边生活的人不多,水质可能确实好一点。”
“就是觉得真的好臭。”这是韩煜每次路过这条河最直观的感受,“大概是10多年前,一直就有这个味道,可能季节的原因,有时候会好一点,但是,整体印象是水质一直都不好。”
8月13日,韩煜开始测量板桥河的溶解氧和透明度。
“水边垃圾堆放严重,以生活垃圾为主,水体浑浊有恶臭,此外,还有鱼类、蟾蜍、藻类和虫子。”近距离观察,测量现场的景象还是让韩煜有些吃惊。
在测量时韩煜还发现,板桥河两侧有很多排污口,不时向河道排放污水。不过,韩煜感觉,排出的污水甚至比板桥河的水还要干净一些,“可能是水在流动的原因吧”。
周边居民则是长期忍受着臭味。韩煜做的调查问卷,居民几乎都认为河水的状况比较糟糕,而且此前治理效果有限。“居民的态度,臭比黑的印象更明显。”
测量数据印证了这段河道黑臭的状态。三个检测点中,第一个检测点三个时间点溶解氧的数据分别为0.4、0.6、0.7mg/L,第二个检测点均为0.4mg/L,第三个检测点分别为3.5、1.5、2.2mg/L。
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污染程度分级标准,溶解氧的数值在0.2-2.0mg/L的范围即属于轻度黑臭水体。
简化概念后的全民之战
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
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对黑臭水体治理提出明确要求,“到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而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更提前到年底以前完成。
“水十条”使得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为地方政府不得不严阵以待的一场硬仗。
年8月,住建部、环保部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指南》要求地方环保部门上报黑臭水体名单,首批公布了全国地级城市及以上黑臭水体条。
不同以往,这次普通老百姓被广泛“邀请”参与到黑臭水体的举报、整治、监管中去。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丁爱中认为,“老百姓对几类水没有概念,评价项目太复杂了,分不清那么多的标准,水的颜色和气味,老百姓可以亲身感受。”
公众可以通过“城市水环境公众参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