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加强党的建设十年回眸筑牢根基强堡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导向,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党员总数为万名、基层党组织17万个,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中,鲜红的党旗始终在一线高高飘扬,凝聚起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磅礴力量。

选好“领头雁”、建强“火车头”,厚筑乡村发展根基

“好孩子,你比我亲闺女还亲呢,真舍不得你走。”去年6月11日,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闸南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尚立群任职期满。得知她要离开的消息后,乡亲们赶来相送,一位老大娘拉着她的手,依依不舍。驻村4年间,尚立群与工作队队员热心服务群众、积极发展产业,曾经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多户村民顺利脱贫,村集体收入从原来的空白增加到70多万元。

当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时,年4月,省市县三级向个未出列贫困村增派名选派干部,奔赴反贫斗争“火线”,有效发挥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年4月,全省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甩掉了“穷帽”。

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是我省加强农村党建的一大特色品牌,形成新时代各层级党员干部“上山下乡”的生动局面。去年7月,全省第八批名选派干部肩负使命和重托,分赴个村接续奋斗,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我省强化党建引领,大力实施百村培强、千村扶优、万村提升“百千万”工程,有效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目前,全省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5.5万元,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达个。

聚焦消“壳”去“薄”、培强扶优,岳西县回引能人、盘活要素,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去年,全县个村村均经营性收入77万多元、纯收入37万多元,乡村振兴的动能不断积聚增强。

党建引领,信用变金。年7月,我省启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引金融活水,助乡村振兴。截至8月底,全省共评定各类信用主体.66万户(个),信用村个;累计授信.56亿元,贷款.67亿元,带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乡村汇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选好“领头雁”,激活新动能。在去年村“两委”换届中,我省注重选优配强,拓宽选人视野,千方百计选好人、用准人。换届后,全省个村书记中致富带富能力较强的占48.6%,带头人队伍素质、班子结构、基层政治生态整体优化,进一步凝聚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构建“共同体”、共绘“同心圆”,畅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针对以前驻区单位往来不多,社会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基层社会治理合力不足的问题,蚌埠市龙子湖区解放街道建新社区联合13家驻区单位成立社区“大党委”,创新推行党建工作联做、社会资源联享、服务难题联解等“六联动”做法,做实共建共治,提升社区治理成效。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全省城市基层党组织坚持党建领航,推动街道社区党组织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构建“共同体”,共绘“同心圆”。各地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协同联动治理架构,建立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党建联盟、兼职委员等制度,把区域内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党组织有机联结起来。

据统计,全省街道、社区普遍成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超过93%的街道社区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共有35万多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累计开展志愿服务78万多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0多万个。

加强社区网格党建,做实治理基本单元。全省全面推行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97%的社区开展了网格化管理,共划分网格2.9万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4.5万名,在住宅小区、社区网格等建立党组织1.5万多个,把党的组织和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

“以前办证要走20分钟路去社居委,现在在小区里就能办好,特别方便。”日前,在合肥高新区蜀麓中心车城小区“心连心”党群服务站办好养老资格认证后,70多岁的刘奶奶非常高兴。

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主题。我省推进资源力量下沉,不断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服务能力。目前,全省街道社区共建成党群服务中心(站)多个,普遍推行“一站式”“一窗式”服务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各地社区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注重利用信息化手段,建好用好楼栋QQ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feishizx.com/hfsly/232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