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佬在微博转了一条段子,是这么说的:中国最牛逼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是合肥市政府,年,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多亿年又拿出多亿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赢了,上市估计浮盈超过0亿;年,又拿出亿赌新能源,投蔚来,结果大众汽车新能源板块落地合肥。
一时间引发网友讨论:简直是神操作,合肥市政府有隐藏的股神。
一、京东方投资成功奠定基础
年,京东方落户合肥的消息落地,周围一片非议。当时全球金融危机,国外液晶巨头的降价让京东方备受打压,当年由盈转亏,资金压力巨大。引入京东方,开建的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线所需的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完全由政府托底。
在地块配套条件、土地价格、能源供应、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外,合肥市政府投入60亿,战略投资者投入30亿,如未能引入战略投资,剩下的85亿在合肥政府的支持下贷款解决。当年,合肥市财政收入仅亿。为此甚至把地铁项目都暂停了。
当年合肥和京东方的合作,协议价亿,虽然后来没有出这么多,但还是在亿以上。在合肥市政府历史上,从来没有为一个企业出过这么多钱。如果项目失败了怎么办?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对企业的赌注跟私人投资家的冒险是一样的,因为好机会不多,一旦认准了,必须要冒风险。所以,地方政府为了支持一个企业实现产业梦想,是拿‘真金白银’加以扶持的。
在年决定落地合肥之前,京东方一度亏损。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合肥区域总经理张羽介绍,在京东方合肥六代线之前,公司5代线、4.5代线都不理想,企业运营、市场销售很不景气,合肥六代线成为京东方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合肥是我们的福地,也是我们合作商的福地。”他说。
京东方项目在合肥的成功,被称为“合肥模式”: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把投资引领培育产业放在第一位,找准市场需求、遵循产业逻辑,巧用资本市场以小博大,并能实现“筹集-投入-退出”全过程把控。
“为了项目能上马,当时合肥市承诺拿出一年财政收入的80%来投资,”一名合肥政府官员透露说,在充分产业调研和深思熟虑之后,尽管面临较大的舆论质疑压力以及其他多个方面的阻力,合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力排众议,敲定了合肥京东方6代线项目。
此后,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全球最高世代线的10.5代线也先后在合肥建成投产。同时,一大批显示领域的企业接踵而至。
二、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DRAM市场格局三星以45%在市场占有率,占据着绝对地位,海力士29%紧随其后,加上镁光的21%,美韩占据了DRAM市场的95%,剩下的份额,被台湾的南亚和华邦瓜分。彼时,中国内地的芯片产业,被韩日欧美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同行逼入‘芯片产业墙角’。年末,合肥开始“破题”,并实现了“捷足先登”。
合肥用京东方的故事,表达的决心:很多年前,合肥就花了60亿拉起了京东方。于是,合肥开始书写“中国芯”崛起的故事。合肥市出资75%,兆易出资25%,成立合资公司合肥长鑫,专攻DRAM芯片研发生产。
年,长鑫从加拿大知识产权商Wi-LANInc.手中买到了全套的专利授权。同年9年,合肥长鑫宣布8Gb颗粒的国产DDR4内存量产。
近年来,以长鑫存储为龙头,安徽省集成电路企业数量及产业规模持续上升,初步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随着长鑫存储的量产,芯片正在成为合肥经开区发展的重大机遇。在高标准引入芯片企业之后,该区正发力成为上下游产业链的有力整合者。
在合肥经开区芯片产业的规划里,位于空港经济示范区的“合肥长鑫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位于该区南区的“芯片研发设计集聚区”,将构建起集成电路产业的基本框架。其中,产业基地方面,合肥经开区正在以长鑫12英寸存储器开发项目为核心,推进一批晶圆上下游配套项目落户,引进大硅片、内存封测、半导体制造设备及关键材料类项目。
芯片研发设计集聚区则位于合肥经开区正在打造的“两湖科创圈”地带,拥有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清华启迪科技城等众多创新平台,将重点引进培育IC设计和研发。
目前,合肥经开区已集聚了集成电路相关企业40余家,形成了以格易、龙迅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以长鑫存储为代表的晶圆制造产业,以通富微电、三菱捷敏、泰瑞达为代表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以日本荏原、上海至纯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合肥经开区有望在5年内,集聚上下游龙头企业超过家。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千亿规模、世界级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合肥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年,合肥市GDP亿元,离万亿俱乐部只是需“临门一脚”,这是0年的三十倍;此时合肥与上海、北京同为“国家科学中心城市”(相比区域中心城市的含金量,要高得多)。
三、加速新能源汽车集群发展
2月25日的合肥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云)签约仪式上,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