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奔涌,东方潮阔。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我们与长三角”到“我们的长三角”,合肥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受益者。以轨道交通建设为跳板,推动构建轨道上的长三角,不断加快拉近沪苏浙时空距离。
运行中的轨道交通。轨道交通三期建设项目加快推进
9月26日,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迎来新的节点,该线路第二台盾构机“信和2号”在天津路站至上海路站区间右线顺利始发。而在2个月前,这个区间的左线盾构机已经开始挖掘隧道。截至目前,7号线一期工程17座车站已经有5座车站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31条盾构单线区间已经有2条正在掘进,开工至今累计完成产值7.9亿元。而就在此前一天,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泉河路站至龙湖北路站区间右线“攻坚一号”盾构机顺利始发,进行隧道挖掘。这是该线路第5台始发的盾构机。
目前,8号线一期12座车站当中,已经有9座车站正在进行基坑土方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24条盾构单线区间中已经有5条隧道在开挖。开工至今完成产值7.4亿元。
9月24日,2号线东延项目当中第六台盾构机,同时也是安徽本地企业首台盾构机“拓新一号”在撮镇路站至新安江路站区间右线启动,正式开挖隧道。作为三期项目当中建设进展最快的线路,2号线东延线11座车站当中已经有7座车站实现了主体结构封顶,24条盾构单线区间已经打通了2条,开工至今累计完成产值10亿元。也就是在同一天,4号线南延线铜锣寨站主体结构顺利完成封顶,成为全线第3座实现封顶的高架车站。同时4号线南延线3座地下车站均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
除了三期项目,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期间,4号线金寨路站、南屏路站、宿松路站东西向道路主车道顺利完成放行,祁门路双向主干道永久恢复通畅。当前,4号线已经启动了近1个月的空载试运行,全线车站附属结构封顶90%,机电安装及装修完成89%,通号施工完成89%。
值得期待的是,目前,合肥市正在组织开展第四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申报前期工作。预计到“十四五”末,合肥轨道交通建成及在建总里程将突破公里。
一列高铁穿过匡河。高铁网从“米字型”逐步发展到“时钟型”
如果说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解决的是城市内部交通出行的难题,那么高铁和普通铁路则是一座城市对外交通的分量担当。自年合宁高铁开通,合肥被高铁揽入长三角怀抱后,就一直加速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
目前,合肥市已建成东向合宁铁路、西向合武铁路、北向合蚌高铁、南向合福高铁、西北向合阜高铁、东南向合杭高铁、西南向合安高铁。同时,在建东北向合新高铁,已构成对外8个方向“米字型”辐射格局。
截至今年6月底,合肥市建成运营普速铁路合计.3公里;建成运营高(快)速铁路合计.3公里。建成铁路总里程.6公里,铁路网密度达.9公里/万平方公里,建成高铁里程和密度均居长三角主要城市第一位。
铁路网络不断完善的同时,通达能力大幅增强。目前,合肥已与全国个地级以上城市实现高铁直达(含4大直辖市,19个省会城市),实现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武汉、上海、杭州,3小时到郑州,4小时到北京和福州,合肥高铁当日往返通勤圈已经形成并不断扩展。
随着合安高铁的开通,肥西县和庐江县被纳入全国高铁网,全域实现县县通高铁。今年1月20日铁路大调图后,利用合福高铁、宁安城际、合安高铁,实现长三角首开闭环列车(6列/日)。今年以来,合肥市还积极争取上海铁路局支持,目前,合肥至上海间2小时内标杆列车开行4对。如今,每天从合肥有近50趟高铁开往上海,“公交化”方便人流往来、要素融合。
如今,肥东站站场规模规划扩建,沿江高铁3条干线铁路,合肥至池州、合新六等2条城际铁路,合肥新桥机场S1线等项目,都已经被纳入了今年上半年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
“十四五”期间,合肥市还将规划实施高铁加密线,东向巢湖-马鞍山-上海、东南向合肥-池州城际(庐江-池州-黄山-温州)、西北向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安康高铁、东西向沪渝蓉高铁等大通道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对外13个方向高铁辐射网络。
合肥高铁西站沙盘。
新合肥西站年部分通车
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合肥铁路枢纽是全国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沿江通道交汇点。在合肥,除合肥火车站、合肥南站之外,还有一个铁路站点备受